甲午战败的根源,曾引发无数专家、学者的激论和探究。公允地说,这场失败实际上缘于中国近代化改革的不彻底,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各个领域都没有彻底近代化的中国,输给了完全近代化的日本。世界在以一种赤luǒluǒ的近乎残酷的方式告诉中国,适者生存,只有彻底近代化才能在那个弱ròu强食的时代找到一条生路。
本书对此战中所有重大事件均有评述,将它们联缀到一起就可呈现一幅完整的甲午战争全景长卷。近年来甲午战争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每一篇中都有所体现,诸如卫汝贵是被冤杀、平壤之战败于后勤、丰岛海战“济远” 舰尾pào退敌是造假事件、威海保卫战中山东巡抚李秉衡的掣肘举动、刘永福在台湾保卫战中的表现究竟怎样,几乎都是带有颠覆xìng的新结论。
序言 谁任其咎(2)
书中一大鲜明的特点是,引用了范围极为广泛的原始史料,包括清政府的官方文书档案;相关人物的文集、日记、回忆;时人的述评;同时也本着知我莫如敌的宗旨,大量参考了战争另一方日本的档案。近年来,借助互联网这一便捷的沟通桥梁,甲午战争新史料的发现有了急剧xìng的扩展。而在史学界,过去一味偏重中国单方面的史料、较少综合运用日本和其他相关第三国资料的研究现象,也逐渐有所改变。
有人说,缺乏史料的历史研究,恰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些或早已存在、或新近挖掘的细节既是历史研究所必需,同时我亦深切希望,它们可使读者诸君在回顾这段历史之时,能产生亲身触摸那个时代的脉搏跳动之感。
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史属于军事史范畴,以往的研究限于条件,很少能涉及和结合甲午战时的军事技术知识,而一个没有军事技术知识支撑的军事史研究显然会存在很多盲点。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者正致力于弥补这一缺陷。一些既往已有成论的历史问题,在导入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后,出现了许多结论xìng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在本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出版方将本书定名为《沉没的甲午》,甲午年对于那时的中国,的确是一个九州沉沦、万马齐喑的岁月。原本举国皆醉、沉浸在天朝上国虚骄气里的中国社会,遭遇了当头棒喝,这段中国在近代化改革道路上跌倒的挫折故事,拿到正处在现代化改革道路上的今天来看,或许能让人产生更多的感触。
陈悦
2009年
12月3日于山东威海
导读提要(1)
俄国太子在琵琶湖遇刺一事,撩动了日本敏感的神经,经此之后,在这个危机感极强的国度内,向外扩张的呼声日益高涨。1894年,朝鲜国内bào发东学道起义,日本以此借口,以诡谲的外jiāo手段,将清廷拖入局中,意图就此吞并朝鲜。中国在最初虽以“老大”姿态应战,然而在朝鲜境内、中国东北、黄海及辽东各地大战均接连以失败告终。日本击败中国,上演蛇吞大象的一幕,甲午一战的战果着实令世人为之大跌眼镜。
“寄海署(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日本屡请我兵船往巡修好,现派海军提督丁汝昌统‘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铁快船,于五月二十日开赴日本之马关,由内海至东京晤李公使(李经方),再商定巡阅沿境各口,事竣并顺阅大阪、神户等处。据李使回电,已转致日外务省照料,请代奏。鸿。”[1]
1891年6月30日,位于日本本州东南的神户港彩旗飞扬,礼pào齐鸣,当地政府和日本海军的大批官员在岸上翘首迎候。港湾入口处,一队龙旗飘飘的战舰,正缓缓地驶来。
应日本政府邀请,清政府派出北洋海军军舰正式出访日本。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