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凿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子,教他们种水稻。
由于禹治水成功,帝舜在一次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重庆万县市)为其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我,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
大禹治水图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伟人。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
大禹
安居乐业。
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孔子曾颂扬禹治水的功德说:我简直找不到他的一点缺点,他的宫室简陋却没有想到改善,而是尽全力平治水土,开沟洫,发展农耕,鼓励人民从事劳动。(《论语泰伯篇》)
禹像
关于大禹治水,还有一些传说故事。今天嵩山一带流传着一则关于大禹治水的动人故事。传说,大禹治水时,要在介于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的轩辕山打出一条疏洪泄流的通道。他顾不得回家,便于妻子涂山氏约定,以击鼓为号,把饭送到山上。为了加快挖山的速度,他化为一头神力无比的大黑熊,连推带扒,很快就把山挖掉了大半。正干的起劲时,一块劈山崩裂的石头误触皮鼓,禹妻闻听鼓声,连忙烧火做饭。
当她拖着已怀孕的笨身子送饭到山上时,东张西望不见丈夫踪影,却见一头威猛的大黑熊在跳跃奔忙,吓得扭头就跑,大禹见此情景,顾不得变回原形就冲妻子追去,妻子受到惊吓,顷刻间化作一块巨石。大禹大声呼唤着妻子和将要出生的孩子,只听一声巨响,巨石突然开裂,从中蹦出一个婴儿,这就是禹的儿子启。于是后人便称这块裂开的巨石为“启母石”。西汉武帝游览嵩山时,被这个传说所感动,下令在这里修建了启母庙。今启母庙已荡然无存,但东汉时在庙前修建的启母阙还依然保留着。从残存的碑文中依稀可见汉代对禹治水的记述和对启母涂山氏助夫治水的颂扬。尽管民间传说具有神化色彩,但由此也可见大禹为治水患而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另外,又又有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河伯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
会稽山大禹陵景区
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