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九七五年八月河南省博物馆王明瑞在丹朱墓顶进行了试掘调查,挖了一个深2米,长3米,宽1.5米的沟,弄清了墓内的土质层次,挖掘出战国时期的素面陶盆、陶壶,西周时期的陶缸、陶鬲,龙山文化晚期的陶片、器盖等。/p>

    该墓葬,是一处有着各种文化内涵的重要文化遗址,它标志着在4ooo多年前,我们濮范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展状况,为研究古建筑、古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p>

    综合上面的观点,丹朱既然得到后人的敬仰,所以丹朱是一位有作为的领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既然丹朱有帝号,所以丹朱先继承了帝尧的领之位,然后又让贤给舜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另外,因为丹朱得到帝尧围棋的传授,所以丹朱被认为是世界围棋界始祖,并传为史上围棋第一高手。/p>

    帝尧在位7o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p>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尧退居避位,二十八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p>

    尧帝建都平阳(今天的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p>

    /p>

    拜祭上古圣贤帝尧/p>

    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o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p>

    另外,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有尧庙,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山西临汾尧庙/p>

    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oo余年。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全国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p>

    相传陶尧建都平阳(临汾),有功于民,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始建于晋,历经重修,现存为清代遗物。规模雄伟,布局疏朗,前有山门,碑列两侧,内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p>

    尧王与四大臣宰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因此得名。尧井传为尧王所掘,为记其菌,上筑井亭一座。广运殿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高达27米,形制宏伟壮丽,殿周有廊环峙,柱础雕刻精,殿内金柱肥硕,直通上层檐下,雄健的础石上雕云龙盘绕,蜿蜒自如。龛内塑有尧王像及侍者。庙内存有碑十余通,载陶尧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庙南3公里存有“茅茨土阶”石刻。/p>

    还有就是,早在汉平帝文始五年,王莽就曾将曲逆改为顺平县。县境内伊祁山、尧母洞、尧帝太子丹朱城至今犹存,伊祁山太子庵至今香火不断。/p>

    因为帝尧影响巨大,所以很多事物都与帝尧有关。其中我们河北省保定市的望都县就与帝尧的母亲庆都有关。望都古名“庆都”,是尧帝之母庆都的出生地。据史料记载,上古仁君尧帝居住于今顺平县的尧山,尧母陈锋氏庆都居于都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