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哪里合适?”



    “由此向东四百里,有一座太山,山体高大,是东方灵气汇聚的地方。同时也是东方最接近玉皇大帝的地方。我们应该在那里举行祭拜仪式。”



    “好!我们马上动身,前往太山!”



    黄帝一声令下,一行人便浩浩荡荡的前往太山去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太山,其实就是今天位于山东泰安市的,全国闻名的东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c岱宗c岱岳c东岳c泰岳。远古时始称火山c太山



    



    ,“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且“太山'意为“大山”,先秦古文中,”大“c”太“通用。《骈雅训纂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c大初c大室c大庙c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c“太”c“代”三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c“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c“岱山”c“岱宗”c“岱岳”等专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c通畅c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c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c“国泰民安”c“泰山鸿毛”之说。



    按照记载来说,黄帝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到泰山封禅的第一人。所谓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后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曾引用《管子封禅篇》中的内容,并对其内容加以演释,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了释义,并指出了封禅的目的,大意是说,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即《史记封禅书》中的“登封报天,降禅除地”。



    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秦始皇c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梁父山)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管仲认为古代封泰山c禅梁父的有十二代的帝王,著名的有无怀氏c伏羲c神农氏c炎帝c黄帝c颛顼c帝喾c尧c舜c禹c汤c周成王十二个 。后来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也就是说,前后加起来,传说和史实加起来,有二十五位帝王进行过泰山封禅。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正因如此,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c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经石峪(yu)的《金刚经》石刻,闻名中外。



    好了,说完泰山,我们回过头来,再说黄帝。话说黄帝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泰山。来到泰山后,在天老的主持下,开始准备祭天拜地的工作。一方面在泰山之巅,筑造祭天用的祭坛,另外一方面在梁父山上铲平一块空地,用来拜地。再者就是准备祭天拜地用的牲畜。分别是牛c羊c猪三牲。这也是后来所谓的太牢。一来来说,太子祭祀社稷,或者是祭拜祖先等特别重大的事情用太牢,一般事情用少牢。而诸侯祭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