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士兵们也刚从战场上热身回来,士气很足,可以连续作战,终于可以准备继续侵略中国了。

    当然,能不打的话,他们也不想浪费力气,战争还是挺劳民伤财的。

    1856年,英、法、美三国再一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结果理所当然被拒绝了。

    先礼不成,那必然后兵了。

    可是打仗不是小事情啊,出师要有名。

    为了给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名,英国人还费心费力地著书立传妖魔化当时中国政府的统治,提出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向中国开战是为了解救水深火热的中国老百姓,以达到掩盖自己的侵略本质和强盗野心。

    可是第二次又打中国,又找个什么理由好呢?

    正所谓yù加之罪何患无辞?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打,由英、法两国分别出资拍摄的《亚罗号的屈辱》和《马神甫之死》两部“大片”在1856和1857年先后上映,一举取得了喜人的票房成绩,也使《dú战》的续集成功开拍。

    其中,影片《亚罗号的屈辱》讲述了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千总梁国定接到举报称,广州出现几名海盗,而且躲藏在停靠黄埔的亚罗号船上,梁国定马上带人上船抓了12人,其中2人是海盗,另外10人是嫌疑犯。这艘亚罗号是在香港注册,可是注册时间已经过期了,那么我们中国水师在自己领土和领海范围内整治海盗问题是我国内政,就算按照第一鸦片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中领事裁判权的规定,英国当局也无权过问。

    但是英国人不是说过一句名言吗?这些不就是能改变现状的纠纷吗?所以英国人开始了一系列简单问题复杂化、微小问题巨大化的工作,不但发函给两广总督叶名琛,强烈要求清政府释放人质,还说什么中国士兵在抓人的过程中蛮横无理,借机撤下了英国国旗这种胡话,大力渲染中国人侮辱了英国国旗,也侮辱了英国全体国人,一定要道歉之类。

    其实这种胡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中国社会是不可能成功的,如今政府的各种抓捕和统一执法行动一定会配备电视台的一组或几组记者,特别是这种剿匪的新闻老百姓最爱看了,摄像机镜头对准了全副武装的警察蜀黍,然后录下那一脚踹开大门冲进房间举qiāng吆喝着不许动的情景是多么的激动人心。这种带着电视台记者一起执法的做法不但可以满足老百姓对新闻事件的知情权,也可以为执法单位的执法证据,一举两得。

    可惜当时是清朝,还是确确实实的咸丰年代,执法记录仪是没有的,民生新闻也是没有的,一线记者自然也是集体没有出世的,所以现场的各种证据理所当然也是没有的,英国人爱怎么说我们肯定也是管不住的。但是叶总督还是回函驳斥,对这种污蔑中国政府的做法给予了强烈的谴责,不过中国向来以德报怨,为了不和英国人继续吵下去,清朝还是把人犯送到了英国领事馆。

    可英国人要的根本不是什么人犯,他们要的是战争,所以英国人拒不接受,并且在10月23日派出3艘军舰开始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打响。

    由于当时清朝的情报机构非常落后,完全没有预料到英国人三句话没说完就开打,各种失守马上出现,英军一路攻入广州城内。还好我们广州人抗击洋人是有传统的,英军入城时遇到了百姓和清军的共同抵抗,只好在10月29日撤出了广州,退到了虎门地区。这就是“亚罗号事件”的始末。

    《亚罗号的屈辱》开播后第二年,也就是1857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法国人也不甘示弱,开拍并上映了影视巨作《马神甫之死》,为全面侵华点燃了导火线。

    《马神甫之死》这部影片讲述了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