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水星北极罗纳德平原并不是水星最大的平原,只有水星最大的盆地平原“卡洛里环形山”的百分之一!但却有着卡洛里平原所没有的丰富的有机沉积物。罗纳德平原上的里根城,自从水星拓殖时代开始,就是水星上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农业区,也是不小的矿工业城。在水星独立于阿特弥斯联邦以前,它是水星自治政府的所在地;独立后,就成为水星联邦的首都。里根城的前身是美国探险队建立的罗纳德里根水星站。三个因素令它成为水星殖民区最令人羡慕的首选:北极富有水冰的条件,温和而恒久的日照,冰下微生物圈在千百万年中沉积的肥沃土壤,可以直接作为地球农作物的培养基;最后是地下并不遥远的大矿区。

    如果将里根城视为水星上的农业中心,那么卡洛里平原上的区(城)就是最大的工业中心。地球上的采矿者,很难想象卡洛里平原这样丰富的矿藏:任何一处金属含量都超过10,部分地区甚至达到100!简直就是一个合金地理区!它的形成,得益于太初时期,水星受到撞击后的地幔柱上升,将部分水星地核物质带到了水星表面;而水星表面却缺体地球上的风化作用。结合卡洛里平原上,近乎赤道的太阳直射,城在每年一半的时间中,沐浴在高达600摄氏度高温的持续日照下,强烈的阳光稍稍聚集,就可以形成天然的冶炼炉。即便是里根城最为自豪的农业,人也争辩声称:城其实有足够的农业资源,因为地下有足够的冰,只要相对采集的阳光和生活肥料的再回收,城就可以实现农业自给。在水星内行星带被发现以前,城是太阳系内“金属富矿城”的代名词。

    人争辩的这一点,确实也是事实:水星的冰的总量。甚至不亚于地球,这得益于水星逊色于地球的火山,令到水星土壤中富含冰。近地表的冰被阳光热量融化,形成了水星下的地下水层,这令到水星成为地球以外,某种意义上的“富含生物态”的星球。而且,在火星早期的地理开发条件上,从遥远北极向卡洛里平原运送农业品,成本也的确高昂。城的居民,从矿区站开始,大部分乃至全部必要农业品,就是自给自足。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里根城的开发条件,比城要好得多;也只有里根城,才有条件向水星各地输出农产品。当各地的自给农业也发展起来后,也只有里根城,可以继续输出高档农业品。这种情况也正如地球上的农业经济和贸易圈:英国和法国从来不可能饿死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尽管德国40的食品需要进口;农业发达的美国也从来不可能,如饥荒年代的东方宣传那样“饿死中国,饿死朝鲜”,因为这些传统国家有着本来可以充饥的基本农业,只要不是计划经济,它们本可以丰衣足食!但是,能够输出剩余农产品,包括以“奢侈农产品”(如法国葡萄酒)的方式,输出农业产能的剩余的,就只有美国和法国这样的农业发达国家。

    在月球基地开始向地球母国提供星际原材料后,当时处于第二次冷战中的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中国,也如同第一次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那样,展开了抢先登上水星的太空竞赛。不过,得益于冷战时期确定下来的阿姆斯特朗主义,双方都没有打算,将整个水星占为已有;事实上也不可能:当一国宣布“水星归于我国时”,另一国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而地球上的两国之间,绝不可能为了遥远而未知的水星利益,发动争夺战争。此规律后来也被社会学家们,称为“阿姆斯特法则”。因此竞争中的两大国,也如同一次大战前的英德之间,达成“无畏舰协议”那样,预先分割好各自的优先登陆拓展区,并彼此承认“经济专属区”,如同地球公海上的“200海里经济专属区”一样。美国及其盟国,毫不客气地分割了水星90的地区,美国独占一半,把另外40称为“盟国开发区”。本身既反应了美国及其同盟,仍然居于压倒性的综合国力和全球同盟,它与21世纪初的“美国+北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