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地壳和地幔的大部分,最近的一次撞击,甚至破坏了水星的潮汐锁定,令到水星到现在也没有回到它的位置,本应因为太阳引力而呈现出来的潮汐锁定上。如果没有那一次撞击,水星本应一面永远对着太阳,在太阳光芒下承受着让铅也被从岩石中融化,在水星表面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银和铅熔融的金属湖;而另一面则是在永远不见阳光之间,处于接近绝对零度的寒冷之中。由于那一次撞击,水星目前的自转,与太阳的公转,仍然存在着三天的偏差。这令到水星的日与夜,与它的公转年几乎一样,但毕竟不同。

    从水星当前回归潮汐锁定的速度,数学上可以倒推出,撞击应发生在最近的五亿年。所以水星极冠上的水,来源只有两种可能性,而且大同小异:第一种是来源于上一次撞击水星的星球带来的冰,在撞击中挥发但未来得及脱离水星轨道的水,也重新凝结成冰,散落在水星全球。在赤道附近的水,当然很快融化,如果没有来得及流入下层岩缝,就会因为真空的压力挥发,最终在太阳风的作用下,脱离水星的引力。但是在极冠的部分水冰就保留了下来。第二个解释是,太阳系诸多的彗星本身就是一大团冰,它们反复撞击水星,也重复着上述的过程,最终也令在极冠上的水冰,得以幸存下来。不过,由于在月球上没有发现类似水星那样的大块的极冠冰区,因此水星学者一般都偏向于第一种解释:撞击水星的是一颗非常庞大的彗星,比冥王星还要大上若干倍,如果它算是慧星的话。

    水星极冠上的水冰被确认后,极冠上的暗黑条纹,居然还能随着日照改变而变化,就变成令21世纪初时,各国水星学家大惑不解的现象。21世纪初的人类,绝不会想到,那居然是水星生命造成的!当时的人类,思维既被“生命是地球所独有”的传统观念桎梏,也难以想象,在水星如此严酷的环境中,居然还能有自然生命的存在。因此,最令21世纪晚期的人类兴奋的水星探测结果是:水星极冠上的生物圈!从而较之火星生命的发现,更早地推翻了人类对宇宙生命的认识:生命并非是地球的专利,而是广泛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在任何有一点点生命空间的环境里,都能因应其环境,茁壮成长!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佼佼而已。

    来往于星际的撞击,就在各个星球上,广泛散播着生命的种子。甚至于地球本身的生命,也是经历同样的路径,从其他星球上传来,因为地球环境ti g一ng了最有利于生物圈形成的条件,才比其他星球更繁荣。当然,水星上的生物圈和它们的进化程度,远不能与地球生物相比,也不存在“水星人,水星猛兽”。所谓水星生命,其实就是在水星极冠冰层中寄生的一系列真菌孢子。它们本身不需要空气,也可以承受真空,充裕的阳光和少量的碳,令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融化的水流下极冠下的缝隙,形成一道地下管道般的“海洋”,直到水位变化时,它们就会扎根在新的水冰与石炭岩的聚积区。相对丰富的营养,令到部分孢子已经可以游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动物”。这些水星动物通过捕食其他光合作用的孢子为生,回报以通过移动把那些孢子的种子,带往适宜的栖息区。生物机理与地球上的动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如出一辙。从而最终形成了水星上,似乎是真空下的极地生物圈,在亿万年中,居然已经沉积了,相当肥沃的“土壤”。水星距离太阳更近,太阳潮汐产生的地热,结合水星本身的金属内核发生的裂变反应,水星的地热仅次于地球,比金星和火星都要强烈得多!水星学家最终确认,正是地热与地下水的衔接,形成了水星下的另一个“嗜硫”生物圈,它衔接了极冠“阳冰”生物圈中环节,令到水星的极冠,反而象是水星生物圈的冰水一角。

    早在20世纪的冷战年代,当时的航天强国美国和稍弱的苏联,就分别对水星进行了初步的探测。到未来22世纪,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