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这本书里。

    这还不够,朱元璋还命人抄录成书,散发给皇子皇孙们,命他们反复诵读,互相督促改正,知耻而后勇,方能纠正错误。

    也就是说,只要记入了,这丢脸不仅仅是今生今世了,简直要遗臭万年,将来老朱家的子子孙孙都知道当年谁谁被骂的狗血淋头。

    朱棣不在乎宗人府的官职,但是他在乎名誉。生母早逝,五弟年幼,他早熟多智,视父亲为榜样,努力当一个优秀的皇子,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

    所以他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出生入死,也能应对宗人府各种琐碎和繁文缛节。他对美色,财富,甚至权势都毫无兴趣,一心一意把自己磨练成父亲心中皇子的典范,可是父亲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将他的自尊和努力踩在脚下了。

    朱棣猛然抬头,说道:“父皇!孩儿一直服从父皇的安排,兢兢业业,从来不敢懈怠,小错小惩,大错大惩,孩儿即使有错,也不至于到了记入的地步,请父皇收回成命。”

    马皇后知道朱棣向来爱惜羽毛,克己职守,视名誉如生命,丈夫这样惩罚老四,实在太过了,也劝道:“皇上,老四向来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他还年轻,脸皮薄着呢,要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莫要挫了孩子的锐气。”

    平日马皇后的劝告是很有分量的,但是这次朱元璋不算轻轻放过朱棣,“皇后,老四这一次不是小错,他犯了不孝不悌的大过啊!大儿媳妇病重,他一直是知道的,可还是告了假,去苏杭等地游山玩水。大儿媳妇病逝时,他才匆匆赶回来操办丧事,倘若他一直在宗人府,何至于如此仓促的操办丧事?甚至墓**漏水一事也能早些发现……”

    朱棣顿时明白了:原来父皇是怪我多事,插手调查谢再兴案,找借口惩戒我罢了。谢再兴案果然是父皇的逆鳞,触碰不得,难怪魏国公徐达一直不敢查此案,还是他最了解父皇的心思。

    写入的确是人生之大辱,可我若提前知道是这个结果,会置之不理,任由徐妙仪葬身火海吗?

    不会。

    所以写就写吧,我愿意承担这个后果。

    平生第一次,朱元璋在朱棣心中不再完美,原来父亲也有生疑,摇摆,甚至气量狭窄的时候……

    朱棣回到宗人府,和三哥晋王朱㭎一一交代文书等事项。晋王文武全才,但是更爱好诗文,他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卷宗,不由得叹道:

    “唉,四弟啊,你先别走,我回宫和父皇求求情,帮你保住宗人府的差事。你也知道,我最烦这些琐事了。太子妃的葬礼,国孝后还有几个公主的婚事,还有弟弟们开府选址造王府,娶王妃生孩子要册封……想想就头疼,还是吟诗作赋痛快。”

    “父皇国事家事缠身,心情不好,三哥别去触霉头了,免得引火烧身。”朱棣指着一卷文书说道: “这是太子妃出殡的仪仗安排,三哥先办好大嫂的丧事,其他的慢慢来,有六部的人协助,很快能上手的。”

    晋王朱㭎知道木已成舟,无可奈何的接过文书,说道:“好吧,我先顶着你的位置,等父皇息怒,我再求父皇让你官复原职。”

    朱棣一笑,说道:“三哥,这宗人府右宗令的位置本该是你的。”

    朱㭎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太子不管宗人府的事,在宫里协助父皇理国事;二哥即将当爹,一门心思守着他的侧妃;宗人府以后都压在我一人身上,想想就可怕。四弟,将来我若有所求,你不能撒手不管啊。”

    朱棣说道:“都是兄弟,三哥若有需要相帮的地方,我定尽力而为,绝不推脱。”

    朱㭎感慨的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这么多兄弟,还是四弟最靠谱,你若有什么麻烦事,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