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大饥、襄阳之战等各个事情上立下功劳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得到了不少读书人的拥趸。
而能够折服天下读书人,除了之前做出的种种功绩外,更多的不是因为贾似道在郑清之的瑟苑诗会上那大放异彩的诗词?
作为国子监司业,贾似道被国子监生手书揭盗用古人先贤文章为己用,欺世盗名,这是要从根部将贾似道连根拔起,有多爱就会有多很,爱恨本是一纸之隔,如果贾似道坐实了这个盗用他人文章的罪名,可以想象,在整个大宋朝,在天下士子的心中,将再没有贾似道的任何立足之地。
再联系到之前就有风传贾似道科举之所以能够得中进士,而且还是二等,正是因为舞弊。科举之上舞弊,自然不可能是贾似道一人就可以成功,不说其他,仅仅是这一条坐实,就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而贾似道不要说保住乌纱,怕是除了以死谢罪之外,再无他途可走了。
而在徐良书所说的奏报中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那国子监生冯松,其实只要稍微对国子监了解一些的人都听说过,这人是贾似道的老乡,同样也是两浙东路的天台人,除此之外此人还在国子监中颇有声名,同时也是除了周坦、杨铎等几个已经跟在贾似道身后的寥寥几个能够成为贾府座上宾的国子监生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让冯松此人在读书人中颇有些声名,隐隐有翘楚之态。
能够让贾府的座上宾、小老乡也出面手书揭贾似道移花接木的事情,似乎更坐实了贾似道欺世盗名的事实。
当真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完全是要赶尽杀绝的必死之局。
贾似道心中苦笑不已,看来今天不仅是如自己所想,而且远远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所想。原来那些人不仅仅是要自己乌纱落地,更是想要将自己逼上绝路,同时也是要给赵昀套上一个大大的绳子。
至于那三个御史台的御史是何人门下,贾似道懒得多想,也想不出。
礼部右侍郎董文斌跟嗣秀王赵师弥府中的席西席良山相交莫逆,良山是什么人?董文斌是谁门下的人就门清了。这些年要不是谢举伯一直占着礼部尚书的位置,怕是赵师弥早就将董文斌给推上了礼部尚书的位置。
这个时候突然难,怕是存了一石多鸟的心思,所图甚大啊!
只是真正让他没想到的还是那冯松的突然倒戈一击。公告:本站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