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虎兕,还是虎兔

    一

    由于有“虎兕”和“虎兔”两个版本,因此在解读时就大相径庭。

    红学界主流看法是“虎兔相逢”,将“虎兔”当做时间点(虎年和兔年之交)来解读,然后对号入座,考察康熙以来的干支年,终于找到唯雍正元年(癸卯)的立春节正好提前交于康熙六十一年(壬寅)的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是为“虎兔相逢”年。而该年元旦恰在立春次日,是为“得一日春”,又合“元春”的本义(按:元春之得名,根据原作交代,即是因其生于大年初一)。这个推断让持“虎兔论”者很是得意,因为他们刚好在在康熙六十一年找到了这个虎兔相逢年。不过且慢得意。因为这个推断的最重要前提,是来自高鹗的续本。续本让虚拟的兔年(乙卯)立春节提前交于虎年(甲寅)的十二月十八日,又将元春的去世安排在立春的第二天,寓所谓“得一日春”之义。

    这段文字有点绕,简单点说就是:高鹗的续本(通行本)在八十回后将贾元春的死,安排在兔年的立春第二天,这样就完全符合了“虎兔相逢大梦归”的说法了。红学家历来是鄙视高鹗的续本的,可偏偏在“虎兕相逢”的事情上,又采用续本的内容作为直接证据,这且不论,毕竟高鹗的续本也并非完全不靠谱,没准元春还真的死于兔年的立春第二天。

    问题是靖本等古本都是“虎兕相逢”,作为后来者的通行本偏偏写成“虎兔相逢”,怎么看都觉得是通行本改成了“虎兔”,又在续本里安排“元春死于兔年的立春第二天”,更是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如果是虎兕相逢大梦归,那就与续作里元春死的时间对不上号了。

    一

    高鹗的续本,很多人物的结局都跟其判词对应不上,偏偏将元春的判词改得跟续作里元春去世时间相吻合,倒也用心良苦。其改动的根本目的,依然是不让读者发现是影射明末时的那些风云人物。你想啊,如果林黛玉的结局写得跟判词一样——玉带林中挂,这不让人一下子就想到了崇祯上吊殉国了吗?所以只能改结局。而元春的改得比较彻底,判词改了,后面人物的结局也改了,目的同样不是让人发现元春的“元”其实是另一个“袁”。

    另外从情理上讲,如果底本就是“虎兔”,那“兔”作为一个很常见的字,没有理由被误抄成一个生僻的“兕”字。充其量是不小心把“兔”写成“免”。相反应该是“兕”字不小心误抄成了“兔”字才对,毕竟兕si字太生僻,没点古文功底还未必能认得。在梦稿本,己卯本,卞藏本此处为“虎兒”相逢。这倒是合符情理的,毕竟“兕”字还真得容易被当做繁体字“兒(儿)”字。而“兔”字和“兒”字还是相差很远的,将“兔”字看成“儿”难度比较大。至此我们大体了解了,先有“虎兕”,再后来被误抄成“虎兒”,最后通行本改成“虎兔”,并将元春去世的日子安排得与“虎兔相逢”相对应。

    一

    2虎兕到底指什么

    也有很多红学家认为是“虎兕相逢”,认为元春就是夹在这两股势力(虎兕)之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元春死于宫斗的说法顿时呼之欲出。

    那我们就来看看,虎兕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本义上说,虎兕的确是指虎和兕两种猛兽,兕是指犀牛。虎也好c兕也好,都是凶恶的猛兽,都是比喻残暴的势力在横行于世。

    虎兕的典故是出自《论语》里的名篇《季氏将伐颛臾》: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这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质问,汉王逸在《九思·逢尤》c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都借用过这个典故,离《红楼梦》最近的是《明史·王德完传》:“今出虎兕以噬羣黎,纵盗贼而吞赤子,幽愤沉结,叩诉无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