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没错,最有名的当数蔡元培大师,他在《红楼梦索隐》就说,林黛玉喻指明朝,薛宝钗喻指清朝,贾宝玉是传国玉玺,代表皇权,钗黛争宝玉,就是大清c大明争天下。
虽然蔡大师的索隐被胡适讥讽为“猜笨谜”,但这个笨谜是能自圆其说的。蔡元培更多地是揭示《红楼梦》的主题,对具体影射其实语焉不详,我要做的就是从文本出发,从文本找证据,从历史找依据,来一一解读论证。
也有的朋友,受袁腾飞这样的愤青老师所影响,在他们的眼里,明朝皇帝都是王八蛋,怎么能那神仙般的林èi èi比作那个暴怒寡恩的亡国之君崇祯?
说实话,我也不愿意看到林黛玉是影射崇祯。以我愚见,崇祯的情商智商都不高,性格暴喜暴忧,为人刻薄寡恩,在面对明末乱世,可谓昏招迭出,不但没有挽救危局,还大有自毁长城之举。他不是个心智成熟的皇帝,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但这也这与他没有系统地接受帝王教育有关。我们都知道,他是因为哥哥朱由校年纪轻轻死了c他意外做了皇帝。他哥哥也是意外做皇帝,因为他们的老爸朱常洛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死了,以致于他父亲还没来得及为他们安排帝王术c治国术的教育就死了。他哥哥文化程度不高,连看奏折都费力,于是也懒得费那个心,将国家大事交给内廷(魏忠贤)和外廷(内阁)。
论水平,崇祯自然比他哥哥的水平高,但他也跟他哥哥一样,做皇帝时也很年轻,才16岁,到他自杀殉国才34岁。就算是秦皇汉武这样厉害的人物,年轻时都需要宰相大臣辅助,可年轻的崇祯,面临的现状十分凶险,乃古今所罕见:对内面对的是明末宦官专权c百官党争;对外是女金大军连年压境,另外全国天灾不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样的局面可谓是“忽喇喇大厦将倾,昏惨惨油灯将枯”。面对这样的局面,他要是能将朝廷上下团结一心,共度危难,那倒还能扶大厦于既倒,那他肯定是个圣君明君。然而年纪轻轻的他,选择了意气用事,他内廷外廷都不相信,无论大事小事,都抓在手里,刚愎自用。行事又好走极端。派出的将领,吃了败仗,二话不说,就直接杀,杀了还传首九边。这就是典型的愤青思维,不是成熟理智的政治家的风范。特别是制造了冤杀袁崇焕的著名冤案(不管袁崇焕是不是hàn jiān,但都不该是那个处理法),以致于到后来都没人敢出来带兵打仗了。派去清剿农民军的军队,经常出现哗变,将领们带领士兵大量加入农民军。而驻守辽东对抗清军的将领,跟崇祯也是离心离德,连洪承畴这样深受厚恩的重臣,还没等他死就投降了满清。正如他临终时的忏悔一样,他是罪孽深重,愧对祖宗和江山社稷,最后去冠冕c披发盖面,上吊而亡。他这样的亡国之君,怎么能跟林èi èi相比呢?
对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解答:
第一,我们说了,影射不等于原型创作,不能说林黛玉的生活原型c历史原型就是崇祯朱由检。她只是影射,只是从林黛玉的性格c悲惨命运,来影射历史中的崇祯,或者来喻指那个多灾多难的明王朝。
第二,我们所了解的崇祯并不代表是作者心目中的崇祯。或许在作者的眼里,崇祯并不是像我说的那么不堪。事实上在明朝遗臣心里,崇祯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上台后励精图治c清除了阉党,一度让人民看到了明朝中兴的希望,明朝灭亡的祸根其实从万历(他爷爷)后期就埋下了,加之天灾,内有流寇,外有戎羌,实在是补天乏术。
如果作者是吴伟业(吴梅村)的话,那他把年轻的崇祯皇帝比作‘阆苑仙葩’的林黛玉,从情感上讲是可以理解的。他是崇祯四年的进士,入过翰林,崇祯对他有知遇之恩(崇祯亲自钦点赏识过他进士文章),可以说“深受皇恩”。1644年,崇祯自杀殉国,他在老家也要自杀殉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