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轻的又都去外地打工,花婶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

    好在村里给上了劳保,勉强能度日。再后来,因为我去县里读书,全家搬离了村子,自此再没有了花婶的任何消息。突然记起花婶,也是因为跟家里人吃饭偶然聊到的。

    家里的长辈说,花婶的一辈子命太苦了,也活得太真了。

    我央求继续讲下去,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一个遥远却又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花婶本名叫杨婉仪,是个大户人家的姑娘,早些年家里是做山货的,方圆百里的大商户。后来不知怎么了,家道中落,没办法了,才举家搬到了村里。父母亲因为受不了这么大的变故,几年以后,便双双去世了。

    当时村里的校长看着可怜,便收留她,留在村里的学校教书。因为村里的孩子太多,花婶一个人忙不过来,校长又去镇里请来了一个男教师,名叫宋青然,大家都叫他宋先生。

    学校里就两位老师,花婶年少时据说也是貌美如花,毕竟是大户人家里的小姐,俩人日久生情,便私定终身了。婉仪唤宋青然为先生,宋青然唤婉仪为小姐,俩人找了村长做证婚人,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就把婚给结了。

    结婚一年多后婉仪怀孕了,但因为劳累过度,孩子没保住。可能第一次的精神刺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宋先生在家陪着花婶,半年多的时间,她才从阴影里走出来。

    长辈说,记得当年花婶跟宋先生一直相敬如宾。村里大多数的夫妻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得鸡飞狗跳的,但从没见花婶跟宋先生拌过嘴。后来村里的妇女每次吵架,都会说你看看人家宋先生,而男的都会说,你看看人家杨婉仪。

    不知觉中,花婶和宋先生成了那个年代里的模范夫妻。

    宋先生喜欢音乐,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吹吹笛子,或者哼几首民国时的老歌。

    花婶也喜欢,求着宋先生教她,那段日子整个村子都能听见俩人的对唱。村里人觉得,这两个人,真把日子过到天上去了。

    因为宋先生是个文化人,穿着打扮都与村里的人不一样,永远是笔直的裤子,板板正正的中山装,带着一个圆圆的眼镜,像极了民国时的书生。

    有天夜里,外面刮风下雨,宋先生担心学校的课桌被水冲走,打算去一趟。临走的时候,跟花婶说去去就回,可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宋先生是路过村里的石桥时,被水冲走的,三天后才在下游的村子找到宋先生的尸体。

    没人敢让花婶看,但花婶执意要看,推开拦着的人群趴在了宋先生的身上。

    没有哭声,没有喊声,只是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掉,滴在宋先生的身上。

    花婶边哭边把宋先生的衣服整理好,把领子、袖口、衣兜都整理平整。然后把宋先生的头发擦得干干净净,握着宋先生的手,静静地坐着。

    长辈说,后来大家都走了,宋先生也安葬了,可花婶还是会每天都去村口的桥头等着,像在等先生回来。

    不久后花婶大病一场,清醒之后就再没说过一句话,只是笑着。然后在街上看见有穿中山装的男子,就拦下来,仔细地端详,然后又手舞足蹈地笑着。

    大家都觉得花婶疯了,而只有花婶自己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3

    “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我只有这一辈子,你活着我陪你,你死了,我守你。”

    自从宋先生去世后,花婶就独自生活了,没有亲戚没有朋友。逢年过节都是花婶一个人,她守着宋先生的房子,以及家里的一切。

    她觉得宋先生没走,还会回来的,因为宋先生当年走的时候说过,去去就回。

    可就这四个字,花婶整整等了三十六年,风雨不断。本来村里是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