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是万千责任,压于一身。内忧外患频频,能不堪忧吗?日日理政至深夜,能不衰老吗?
“您今日急召儿臣进宫,可是让儿臣来替您分忧?”安阳公主在父亲面前,向来都很乖巧,灵xìng。她心知肚明,他老人家十万火急喊她来,可不是单纯为了看看她的胖瘦,也不是为了让她看看他的华发与皱纹。
“朕常与人说,朕的子女中,阿奴最善揣人心,善解人意。”皇帝一边笑赞她,一边从案上拿了一本金册文书,递过来,“西北过来的夏国国书,今日酉时才到的,请求停战求和。”
“这是国之大喜,恭贺父皇。”夜长欢一边笑说,一边接过那金册,打开来看。酉时才送进宫来的文书,她算是比一众重臣满朝文武,都要先睹为快了。
熙朝与夏国的战争,打了一年多。夏国善骑兵作战,奔突袭击,而熙军善步兵阵法,堡垒防守,在西北接壤的几百里国境线上,打得犬牙jiāo错,胜负不定,双方皆是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到得后来,成了持久作战,就比谁的国力与后盾更雄厚,如今,夏国终于被战争拖垮,认怂,的确是件大快人心的喜事。
求和的国书,无非就是谈停战的条件。称臣,纳贡,和亲。夏国以臣属国自居,尊大熙皇帝为兄长;以夏国盛产的青盐与骏马为贡资,换熙朝的绢匹与粮食为馈赏;请求熙朝释放被关押的皇长子嵬名霄,并为其求娶夜氏宗室之女,以姻亲为纽带,结两国之好合。
皆是求和的常规路数,大熙得名又得利。充其量,损失一些国库皇仓里都堆放不下的绢匹与粮食,再陪上一个宗室公主。
暂时没有看出需要她分忧的地方。
夜长欢飞快地掐断脑中的念头,合上金册,放回御案上。一脸平静,甚至还带了些喜色,然而,缩回袖中的双手,已经在微微地颤抖,将指甲使力掐在掌心里,才能稳住心神。
“阿奴,你可愿意?”皇帝却不给她装傻充愣的余地,直接问她。
“父皇说什么,儿臣不明白。”夜长欢本能地,排斥。
“作和亲的公主,去夏国?”皇帝眼神灼灼,盯住她,挑明了。
“不是还没有上朝议吗?一定要……和亲吗?”夜长欢继续扯着脸皮,勉强笑着,极力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
夏国的国书刚到,熙朝接不接受这个停战求和的请求,还得朝堂上,群臣议了才算,接下来的和谈与盟约,还得有一番你来我往,讨价还价的谈判。万一谈得好,夏国人觉得,不娶公主也行呢?
“朝议无悬念。……夏国人狡诈,称臣与献贡,都是权宜之计,易生变数。唯独和亲,倒还可以起些稳固盟约之效。”皇帝轻叹,耐心与她解释。
其实,不用解释,夜长欢也懂。朝议那边,送上门的称臣求和,停歇干戈,反倒还能征服一个国家,大熙朝焉有不受之理。然后,和谈的协商中,就算夏国人自己不提和亲,大熙也会非常热心肠的,硬塞一个公主给他们。没个姻亲来往,何来jiāo好之说?不捡个便宜老丈人来当,再怎么谈jiāo好,都是虚妄。
“宗室之女,不一定非得要是公主。”她又胆大地,寻找一切可乘之机。夜氏皇族宗亲几大百人,其中适龄未嫁的女儿家,何其多,随便挑一个封公主不好,为什么偏偏挑她?
“你以为夏国人那么好骗?”皇帝凝目,反问她。
“又不只有儿臣一人,才是公主!”夜长欢终于承受不住,扬了声量,喊出来。夜氏的公主,大大小小十几个,个个如花似玉,冰清玉洁,又为什么偏偏挑她?
“可是,只有你,最合适!”皇帝的声音,亦陡然扬起来,盖过她。虎目一凝,虬髯微颤。
夜长欢看着那张震怒的龙颜,更是委屈,鼻子一酸,眼中突然涌出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