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我是亲子鉴定师最新章节!

    席老三说出自己真实身份之后,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讲述出了之前经历的一切。

    要说出席老三的经历,就必须先了解大名鼎鼎的席家。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太平军进攻苏州一带时,洞庭东山的富室巨贾纷纷避难于沪上,并将资产转移到这儿开办起钱庄,由此即吸引了洞庭山同乡来钱庄谋事习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洞庭山帮”在上海钱庄业中声名隆起,据《上海钱庄史料》记载,洞庭山的严氏、万氏、席氏、王氏、叶氏等家族于1880年之后在上海独资或合资开办的钱庄有数十家之多。

    在洞庭山帮中,席家开设的钱庄也占有一定份量,他们在各个时期都开设过钱庄,在席氏子弟中,还出现了多位专门经营钱业的人才,如席季明、席润身、席启孙等。

    而大买办席正甫,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买办: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有点类似于现在做外贸的,不过相对来说买办的社会地位要高上许多,因为他们通常外语能力非常强,在当时教育程度普遍很低的时候属于凤毛麟角,一方面可作为欧美商人与中国商人的翻译,另外一方面也可处理欧美国家商界与中国政府之双向沟通。除此之外,这些买办还可自营商铺,因此致富者颇众。)

    1874年,清政府面临沿海防务上的危机,向汇丰银行提出“福建台防借款”,数额达200万两之巨,这是清政府第一次向外国银行借款。

    当时汇丰银行的买办王槐山心里没底了———不借吧,怕得罪了朝廷;借吧,这么大的款项,何时才能收回?英国老板能同意吗?一旦收不回,当买办的可是吃不了要兜着走的。思来想去,就找了当时的跑街席正甫作替身去天津联络。

    精明的席正甫认为,朝廷有求于汇丰,不正可以借此沟通汇丰与朝廷的关系吗?

    天津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的衙门所在地,到了天津席正甫明白了,中法战争迫在眉睫,清廷必须购买大批军火,如果汇丰不能借款,清廷将向其他外资银行贷款。

    经过反复交涉,席正甫终于办成了这笔借款,条件是清廷必须付出高出行市几乎一倍的利息,分10年还请,以盐税作担保。

    这个大项目拿下来,显示了席正甫的胆识和才干,不仅受到了汇丰银行高层的重视,也受到了清廷的赏识。这么一来,王槐山的买办位子就坐不住了,卷铺盖回老家了。

    而席正甫则自然而然地坐上了汇丰买办的位子,一坐就是30年。

    除了席正普之外,大哥席嘏卿、三弟席缙华,还有过继给他人的四第席素恒(后改名沈吉成),都曾经出任大买办。

    于是,便形成了以席氏家族为中心,洞庭山诸大族互相援引,利用亲戚、同乡的关系,结成一个颇具势力的“银行买办集团”。

    席氏家族迅速在国内银行中产生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席德懋一家与宋子文家族很早就有联系,席德懋原与宋子文同过事,后他的女儿梅英嫁给了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而席德柄与宋子文又是在美留学的同学,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1949年中外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豪门》一书,解析民国时期宋氏等家族财团的形成,里面有一句话提到:“中国的财富,聚集在宋家的周围,用血缘与裙带,联成了一个中国式的独占财团。”

    宋子文是民国第一财神爷,掌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他所倚重的人物之一就有来自洞庭席氏家族的席德懋(席正普的长孙),席德懋的女儿嫁给了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也就是上文中所说的“裙带”。

    也正因为如此,民国时期席家的地位极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