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制作,他决定先用最简单的柴火进行烧制。
孙立成这次烧陶烧了天夜。这段时间里除了必要的吃喝,孙立成就一直守着这个火堆,不断投柴以保持火力。
等到火堆完全熄灭,孙立成小心的挪开了焦黑的粗枝,结果发现两个半陶盘静静的躺在厚厚一层白灰之上。
哦,为什么说是两个半呢?因为一个盘子碎成了两半。另两个盘子质量也不好,一个盘子明显缺了一角,另一个盘子到处是裂纹。倒上水,那个缺角的盘子还可以用,有裂纹的盘子直接就成了漏斗。
这次烧制陶器有成功有失败,给了孙立成更大的信心。
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烧制陶器的正确方法。至于两个盘子的失败,孙立成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这样露天烧制温度不够,陶土容易破裂;其次,树枝组成的架子不耐燃烧,容易破坏陶坯的完整。
针对发现的问题,孙立成进行了改进。而改进的关键就是他要做一个炉子。
孙立成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挖一个壕沟,用壕沟火堆生火做饭乃至烧制陶器,这种方法制作简单,但是热效率不足;其二就是做一个育空型火炉。
因为要烧制陶器,所里孙立成决定直接做育空型火炉,还是那种有很大炉膛的。
所谓育空型火炉,结构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坑洞和一个引火道,然后在洞上面砌个烟囱就行了。育空型火炉可以充分释放热量,烟囱可以用来加热锅盆等器皿炖煮食物,并且有助于保护火焰和通风。此外,这种炉子可以将燃料充分燃烧,灰烬很少,使用时间很长,也降低了做饭的劳动量。
为了烧制陶器,孙立成需要在炉膛有一个能够摆放陶坯的隔层。他思考了半天,决定还是用泥土做一个蜂窝状的炉火垫片。这个垫片制作很简单,就是制作一个黏土圆盘,然后在上面穿出一批规则的圆孔,方便火焰通过。为了烧制陶器,能够承受陶坯的重量,这个垫片不能太薄,虽然有一定技术含量,但制作不难。很快孙立成就做好了。
这个炉火垫片需要干透才能放上去,所以孙立成先挖坑,然后在火坑的边上垒了一圈鹅卵石,并准备了大批黏土。
等炉火垫片干透,孙立成用湿黏土将鹅卵石包上,并将炉火垫片放在火坑的正上方,然后用黏土沿着炉火垫片开始做大烟筒。烟筒很厚,并有八十公分高。孙立成比画了一下,能放进一个比较大的陶坯。
虽然没有什么趁工具,但孙立成有的是时间,力气非常大,再加上靠着河边和树林,材料丰富,所以炉子的制作速度很快。面对新做的火炉,他试着烧了一下,使用效果很好,可以继续烧陶了。
因为没有转轮,关键是孙立成不认为自己有多好的艺,所以他仍用盘筑法做了两个陶碗,一个陶盆,还做了两个勺子。为了以后煮饭方便,他在陶盆上面捏了两个把,方便从炉火上端下来。
炉火点起来,孙立成用遮盖物封住烟筒口,用于增加炉温,并不断的往里添加柴火。烧了大概有半天的时间,孙立成小心的移开烟筒上面的遮盖物,发现所有的陶坯都已经被烧得通红。再烧了一会儿,孙立成就不再往里添柴了,等着炉子的温度自己降下来。
这次烧制陶器很成功,除了一个陶碗碎掉以外,其他的作品都是可以使用的,甚至陶盆的表面竟然还有不规则色块,很像是釉面。
有了陶盆,孙立成就可以烧水了。
“多长时间没喝过热水了?”
看到沸腾的热水,孙立成有些恍惚。
育空型火炉的热量很足,不一会儿陶盆里的水就烧开了。孙立成顾不得水烫,用自己做的勺子舀了一勺子水就往嘴里放。结果,“噗”的一声,孙立成被烫得将水喷了出去。后来孙立成学乖了,他对着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