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们才知道。当年,在各路义军在与朝廷的大军在周旋和厮杀的时候,一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在某个夜晚独自一人乘着一叶小舟,顺着清水河来到南宫家的封地——东阳郡,然后他并未歇息,当晚连夜赶往南宫家,禀明身份后,得到南宫家家主的接见。
谁都不知道那晚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与南宫家的家主在书房里谈了什么。只知道第二天清早,年轻人眉头舒展地离开了南宫家,而不久之后,南宫家便宣布了支持并归顺了李家。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那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就是李家新任的家主,也就是天明帝国的高祖皇帝——李寅。
至今帝国都还在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当年南宫家的家主慧眼如炬,一见高祖皇帝,便观其有帝王之相,所以才选择了追随李家。
当然,这只是巷内坊间的传言,做不得数。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或许,从如今的的形势人们可以猜到一二。
帝国在李家历代皇帝的执政之下,国力日益强大,百姓安居乐业,而南宫家也一直以来忠于帝国,忠于李家,执掌帝国兵力大权,守卫帝国千年之久,也守卫了李家千年之久。
也许,在当年的那个夜晚,在南宫家的书房里,那个年轻人跟南宫家的家主详谈了李家的治世之道,以及表明了救帝国百姓于倒悬之决心。而南宫家心系帝国百姓安危,觉得李家值得相托。于是在那晚,南宫家也向李家表了忠心。
二人坦然相谈,互明心志,李家心怀救国救民之决心,南宫家誓死效忠李家。于是便有天明帝国千年来的长治久安,以及如今之盛世。
又是整整熬了一夜,泛黑的眼圈以及满脸的倦意让这位帝国的陛下显得有些憔悴。只有那双有神的双眼还在聚精会神地翻阅桌上那一摞厚厚的奏章,还时不时地提起手中的红笔在奏章标注。
“陛下,天已亮了,再过一个时辰就要早朝了,要不歇会吧!”
说话的是一位贴身侍奉陛下的老太监,看着有些面容苍白的陛下,他感到有些心疼。
“不了,再批完这几份奏章,稍后直接洗漱更衣去早朝。”
陛下声音有些轻飘,透着虚弱和乏意,他抬头望着大殿正门外的晨光,眼睛微睁,嘴里嘟囔了一句“夜尽天明”。
“陛下,当年的旧伤还未根治,这些年一直反复,陛下实在是不宜如此辛劳朝政之事。季院长临走之前就再三嘱咐老奴,一定要提醒陛下按时喝药,多加休息啊!”
“药汤朕不是都按时服用了吗!现在正是帝国危难之时,前方将士都在浴血奋战,朕哪有时间和心思休息,这些事情以后再说吧。”
老太监本来还想再加以规劝,但看了一下陛下,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因为他也知道,如今确实已是帝国生死存亡之际,沧澜与西周两大帝国大军压境,如今已经侵入帝国腹地,南境更是集结了魔族大军,而北境的荒人也不安分。四面受敌,多线作战,已经让这个帝国危在旦夕。身为帝国的陛下,如何还有心思躺在床上入睡。
但他又不免为陛下身体担忧,十年前与沧澜帝国的那场大战,陛下身负重伤,虽说让季院长救回了一条命。但是一直都没有根治,加上这些年操劳国政,陛下身体每况愈下,年仅三十,两鬓却已斑白。
三年前,先帝突然驾崩,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当时正值沧澜帝国大军大举进攻,战事正酣,南境之上魔族也时有入侵,让帝国折损了不少的兵力。先帝突然驾崩并未立下遗诏册封哪位皇子继承皇位,这也让帝国有可能陷入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
万幸的是,皇位的交替并未让帝国内发生任何的争斗和厮杀。陛下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地继承了皇位。
之所以说是出乎意料是因为,如果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