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院门,让人随意观看,再到九五年左右,这个职业在镇上消失了。

    门口几块门板搭成一个平台,台子上放满了铁器成品,都是些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配套的。有农具,如犁c耙c锄c镐c镰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c剪刀等,此外还有如门环c泡钉c门插等。

    铁匠铺师傅的淬火和回火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这淬火和回火技术,全凭实践经验,一般人很难掌握。换句话说,你掌握了淬火与回火技术,你就是大师级别。铁器,外型很容易制作的十分精美,但是如果师傅的淬火或回火的技术不过关,制出来和铁器也是很不耐用或者根本就不能用。

    打铁是男人的事业,但这也是个痛苦的事业。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铁,所以说打铁是男人的事业。但人们常说:“世上三般苦,撑船c打铁c磨豆腐”。每至烘炉生火之时,都是温度骤升,拉一阵风箱,可汗水满头,抡一番铁锤,便会挥汗如雨。那十几斤重的大锤抡番起落,的确需要超人的力量也需要承受相应的痛苦。

    如果你心情好,打铁真的好像一支交响曲。风箱拉起,曲子奏响。随着加热的需要,那风箱会在平缓均称的节奏中加速,强力的节拍中充满希望。那炉中的火苗,一起随风箱的节拍跳跃,在劲风的吹奏中升腾。待铁器热至彤红,铁铗快速夹至大铁墩上,一番铁锤上下,一串钉铛声响,一阵汗雨飘下,那铁件便成为匠者的理想器物。最后,师傅会把铁器放入水槽内,随着“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淬火完成,整个流程结束,很有成就感。

    如果你心情不好,这每一次敲击的声音,仿佛敲击在你的心头,让你心浮气躁,坐立难安。

    走出张记铁匠铺,谢柳莫名的感觉身上一轻,心情也轻松起来。

    抬头一看,对面是一家书铺,‘昌文书铺’四个笔力遒劲的大字映入眼帘。谢柳喜欢读书,知道是书店,没法不看啊!

    站在店门前,透过宽大的窗户,里面的布局看得一清二楚。走进书铺,才看出,虽说是书铺,却不是专门卖书,各种笔墨纸砚占据了较大的面积。并且,书是一袋袋堆堆轴轴的类似国画卷轴一样的东西。环顾书铺,与谢柳预想的‘书’那样的东西一样没有。其实,这满架c满桌的圆柱体纸卷便是唐朝的书。

    有些书用一个布袋盛着,袋口开着,露出五支或十支书轴。谢柳知道,这专门装书的书袋叫‘帙’,有个形容书籍多的成语叫‘卷帙浩繁’。

    露出袋口的书轴上还吊着个标签,拿在手上还有一点份量,标签上写着‘尚书正义卷三’,原来是这一袋书是尚书,这是第三卷。有标签不仅方便了查看,还保护卷轴不被打开过多次数以致于损坏。

    一千多年前的书啊!谢柳对此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抽出一卷书轴,最外面一层粘裱着硬纸,这个是即能保护书籍也能起到装饰作用,彰显个性,这个叫“褾”。谢柳突然想到,这个厚度的纸,用来做pu kè牌还是不错的。

    解开系带,展开书轴,一行行竖写的工整小楷依次展现,写得真不错,可惜前世今生没读过《尚书》。不过,明显是手抄的书籍啊!字写得好还是能挣钱的。一眼看过来都是书轴,不也说明雕版印刷还没开始吗?机会啊!

    谢柳不知道的是,雕版印刷术在初唐已经出现,但整个唐朝近三百年,都没得到上层社会和统治者的重视。那些个官员贵族的惯性思维都是“如何让手抄书更精确c更美观”,而雕版印刷出来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就是粗陋不入流的玩意儿,只能印一些佛经c咒贴c日历等俗货。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才被全社会广泛接受。然而,“册页书”全面替代“卷轴书”。

    突然间,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谢柳知道那两个铁匠开始打铁了。又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