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就是这样奇怪,不上学,不正是自己的决定吗?一旦真的不上学了,谢柳反倒有些怅然若失,也不知道这情绪从哪里来的。

    回到家,天色已晚。像往常一样,谢柳放学到家便是洗手吃饭,只是今天有些怪异,祖母脸上没有了往日的从容,再看看无精打采坐在一边的谢士毅,谢柳知道,肯定有事,而且不是好事。

    见两人都没有说话的,谢柳也识趣地不说话,只管埋头苦吃。他刚自作主张退了学,现在明显不能讲。

    晚饭大家吃得都很压抑,èi èi仿佛也有所感觉,比平时乖巧了许多,安安静静地吃饭。

    食不语,谢柳的理解是嘴里有食,认真咀嚼。但间隙时间,可以交流,吃饭时交流是一种很实用的社交。

    人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你越不讲,他就越好奇,谢柳也是俗人一个。

    语言的交流需要技巧,显然谢柳并不是一个好的交流者,一句话就让叔叔哭了。

    “叔叔,你的春天就要来了,三个月c三个月内,我保证,我会多一个婶婶。”说完,见没人有笑容,再过了一会,叔叔哭了。谢柳郁闷了,这算情商低的表现吗?你可以不相信,但也用不着这样啊!

    祖母轻咳了一下,道:“不要拿你叔叔开心。”顿了顿,又道:“今天士明来过了,皇上颁布了新的法令,夏收之后开始均田。均田是好事,只是县里要求服徭役,你叔叔二十一岁了,必须服役。这次连谢家村一起征了七个人,有四个人交纳了铜钱,免除了这次徭役。余下的三个人十天后需到县里报到,据说这次服的是军役,至少二十天。”说完,祖母也流下泪来。

    徭役,不是唐朝所独有。徭役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从周王朝就开始存在。

    唐朝是经过隋末大战建立起来的,战乱使百姓大量伤亡,流离失所,户口锐减,唐初时全国仅有三百万户,只及隋盛时户口三分之一。同时土地大量荒芜,关东c黄河南北,长江南北广大地区人烟稀少,荒草无边。因此,民生凋敝,财政拮据,“每岁租米,不实仓廪,随即出治,才供当年”。这样,恢复发展经济是新开国的唐朝的当务之急。根据全国地广人稀,荒地太多的情况,唐高祖李渊于624年春颁布实行了均田法。

    颁布均田法同时也颁布了租庸调法,这是与均田法相配套的赋役法。该法包含三个内容:租,即粮食税,每丁每年纳粟二石或稻三石。调,织物税,随乡土所产,蚕乡每丁每年纳绫c绢c施各二丈c绵三两,非蚕乡纳布二丈五尺c麻三尺。庸,徭役,每丁每年服役二十日,从事无偿劳役,包括军役c力役c杂役等。如不服役,每口纳庸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作抵。国家有事时,加役十五日可免调,加役三十日租调全免,加役连同正役不得超过五十日。遇灾害,收成减四成以上免租,减六成以上免调,减七成以上赋役全免。租庸调是当时的正税,另外还有些杂税,如地税c户税,这些税还带有一定的义务性质,如地税就是丰收时另纳少量粮食储以备荒的义仓。

    其实,均田法实际上是引导农民开垦荒地,发展生产的一个方法,对朝廷,对人民都有利。朝廷将荒地指派给民众,让其垦植,到时收租庸调,简单易懂,操作方便。而民众也多少有了田地,并有法律保障,也乐于开垦,并且,租庸调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赋役,民众一般还能负担。正因为唐朝前期在比较广大的地区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所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发展,逐渐兴盛,造成了唐前期的经济繁荣。初唐,均田法和租庸调法促进了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但时间一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土地兼并。结果,不少地主占有了大量土地后,组成一个个称为庄的农业生产单位,这种由一个地主所有的大片田园就被称为庄田。庄田的出现,说明法令已不合时宜,土地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