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刘邦是怎么来的,他毕竟是来到这个世界上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天下太平的世界,当时正值战国末期,诸侯杀伐、神州大地烽烟四起,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刘邦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降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这一年是公元前256年。
刘邦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家人的肚子都靠他的辛勤耕作,才能勉强填饱,已经有了两个或者是三个儿子的刘爸爸(前面说过刘邦在家排行第几有待考证),没有因为这个儿子的降临而感到喜悦,相反倒是增添了几分忧愁。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又多了一张嗷嗷待哺的嘴,龙的儿子也得吃饭啊!龙的传人饿着肚子也变不成真龙天子啊!可能是刘太公觉得这个儿子的来历很是神奇,因此对刘邦是格外的疼爱,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来供刘邦读书,刘太公望子“早日成龙”的心态可见一斑。怎曾想刘邦不但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经常逃课,成绩自然好不到哪去,总是被老师修理,当成反面教材来警示其他同学们。刘太公大失所望,眼看着自己辛苦赚来的钱都打了水漂,就决定让刘邦辍学回家种地,可是刘邦已经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接受不了,也过不了!刘邦的不安心务农以及他玩世不恭的作风,经常招致刘太公的训斥,父亲总是说他干活不如大哥,经营家业不如二哥,把刘邦批的是一无是处!要说此时的刘邦就没一样优点吗?还真有,他性格豪爽且对人能够做到宽宏大量,这是刘邦身上最为闪光的一点,也是他日后赖以生存的法宝,更是一个开国帝王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但这些对于还是农民身份的刘邦来说,几乎不能算是优点,上海话说就是:不搭嘎。用东北话就是:这孩子有点彪。你说你一介农民穷大方个啥!
成年后的刘邦长相那是帅呆了,浓眉大眼、高鼻梁,很有气质,而且交友广泛,用现在的话说:朋友多、路子野!善交际的刘邦终于通过各方面的关系谋到了一个职位,泗水亭长,看,没白请朋友吃饭吧!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看来,“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活,从古至今都是至理名言啊!“亭长”是个什么官?可别以为是“电话亭”或是“报亭”一类的营生,那可是政府机构人员,就是现在的“公务员”,还不是普通的科员,而是副科级。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以后,从新划分了地方行政机构,并且推行了郡县制。郡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县是二级,再往下分别是:乡、亭、里,每十里为一亭,设一个亭长,十亭为一乡。所以说,刘邦这个“泗水亭长”相当于比乡长小,比村长大的一个基层小吏。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毕竟人家是政府委任的,代表的是国家,吃的是皇粮!当了泗水亭长以后的刘邦,丝毫没有收敛自己的言行,反而愈发的表现出嗜酒好色的本性。
亭长的俸禄具体是多少没有记载,估计也没有人给亭长行贿!为什么?你想啊,如果亭长是个有实权的肥差,那刘邦还用去村里的酒馆赊酒喝吗?如果拿着“公务员”的高薪或者是总有人给亭长送钱花,那刘邦去吕老太公家贺寿,也不至于厚着脸皮谎称“随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铜板也掏不出来。看来,那个时期基层官员的工资待遇不高,权利也不是很大,清正廉洁搞得还是很好的!一个乡政府的副乡长,连酒钱都付不起,还得赊账,这在现今是不可想象的……
刘邦终于是混到个一官半职了,泗水亭长,虽然是个不入流的小官,但起码是个“副科级”啊!虽然每个月的俸禄不是很多,但起码能跟乡里和县里的领导混个脸熟啊!刘邦后来起兵反秦、成就帝王大业,他的主要助手、搭档都是在亭长任上结识的。西汉王朝的第一、二任丞相,分别是萧何与曹参。萧何,沛县功曹,“正科级”,很受沛县令器重,就相当于县政府的办公司主任,刘邦率兵东征西讨,全仰仗萧何在后方给他运送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