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故事场景,希望将来能有一天德昭家族的后代能够咸鱼翻身,登上龙庭。

    原来这赵家兄弟乃赵德昭第十代世孙。

    赵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次子,赵德芳兄,初授贵州防御史,太宗时累迁京兆尹,封武功郡王,因受太宗训斥,自刎。他先后被封为武功郡王、燕王、吴王、越王。

    太祖死后,流传着烛影斧声疑案,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德昭失去了当天子的机会,太宗虽然封德昭为武功郡王,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对这位颇有韬略的侄子存有戒心。

    (979年)太宗亲征太原时,一夜偶发的事情惊扰军营,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传说军中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

    赵光义得知,更为不满。按宋规得胜很快就要犒赏,可赵光义却因嫉恨德昭威名迟迟不颁嘉奖。当德昭询问赵光义几时论功行赏时,赵光义以羞辱、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你当皇帝时,再赏还不迟)德昭闻言愤恨不已,退而自刎。

    到了1162年结束了赵光义家族为皇的历史,赵德芳家族的后人赵昚即了帝位,他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直至到了现在的宁宗皇帝。

    莒对弟弟说:“我们兄弟能不能改写帝位历史,使大位归还德昭家族。”

    与芮一听惊怵得全身冒汗,连忙曰:“兄弟之间说说便是可以,切莫外人知晓,否则,定要人头落地。”“弟弟胆子太小,如此这般,怎成气候?”与芮继续说:“兄长,日后言语,需得谨慎,小心无大错。”与莒知道弟弟胆子小,也不勉强,对着弟弟点了点头。

    小枚的贴身侍女黄定喜,扮成了书童模样,她整天陪着小姐读书习字,将小姐服侍的周周到到、体体帖贴,甚得小枚欢心,两人似同姐妹。

    定喜虽说是个丫鬟,可长得娇小玲珑,眉目清秀。她的父亲黄自达15岁就投奔到李家。而小枚的祖父也从不嫌弃他的出生,还似如亲戚般地对待。

    黄自达原是昌国县(今舟山定海区)甬东村人,家中比较殷富,有瓦房数间,良地百亩。却不晓自达的父亲——黄齐,为了十亩良地,和村里的名人——曾任昌国县学教谕余涤打上了官司,余涤为的是传授孔孟思想,中庸之道。可他自己不出半两的银子,半分的毛地。却要黄家贡献出十亩良地。要是做些补偿也就算了,可房子的地基都下好了,还没有半点说法。黄家急了,连忙追问:“余教谕,你要宣扬孔孟思想,中庸之道我不反对,可用了我十亩的良地,怎么也得个说法吧?”“这是教育用地,是做好事,无须赔偿,我余涤是响应朝廷号召,传播程朱理学,你要银子,向朝廷要。”

    自达的父亲气不过,一纸诉状投到了昌国县的衙门里。而县令又恰恰是余涤的好友史浩,史浩二话不说,将黄齐一阵毒打,打得黄齐皮开肉绽,屁股开花。大伙只好撤诉,背他回家。

    回到家后不久,黄齐的屁股长蛆,不久伤口感染致死,临死前他抓着儿子自达的手说:“我是不行了,我死后你不要寻仇,赶紧变卖家产去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虹桥里,投靠李清生员外。说后,叫儿子解下了脖子上的麒麟玦佩

    ,“李员外只要看见它,就一定。。。。。。会收留。。。。。。。”话还没有说完就撒手而去了。

    出殡那天,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八仙们无计可施,然阴阳先生算好的时辰,怎可耽搁,延误了时机,那八仙的操守必受质疑,正当八仙要冒雨抬棺,走到了黄家菜地之时,棺材

    一头的绳索却掉了下来,八仙急忙放下,等雨稍停,重新扎好,再抬上山去。

    谁知道,等大家离开棺材,躲雨之时,却风驰电掣、飞沙走石,待大家睁眼一瞧,菜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