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想来想去,还真是只能按照之前那个小战士所建议的那样,用摩托轮胎来造弹弓。
当时,日军的大规模扫荡已经结束了,留在山林里的,都是几人到十几人的小股部队,你还真别说,如果撞上了人数较少的鬼子,用这种强力的弹弓,还真能对鬼子造成相当的威慑和杀伤。就是在那一阵子,我们夜以继日,造成了上百把的弹弓。
不过,靠弹弓打仗,毕竟不太靠谱,战士们每天都在苦思冥想,怎样才能获得更具杀伤力的武器,来装备游击队。有一天,楼意如看见了赵大刚带回来的锻压机,心里一闪:我们为什么不用摩托车的轮胎来制造弓弩,而要拿来做弹弓呢?使用这台锻压机,完全可以锻造出锋利的箭簇呀!
这个想法虽然好,可是问题是游击队里根本就没用人懂得如何制造打造弩箭。楼意如和申济华经过商量后,在几名战士的保护下,冒险离开了山区,潜入了县城,在一座被日本人控制的图书馆里,设计盗取了一本介绍如何制造弓弩、鸟铳等等武器的工艺书籍。就是这么一本普通的图书,成为了整个游击队极其重要的秘密资料,后来的“二道贩兵工厂”,就是以这本书为基础修建起来。
申济华和楼意如,原本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文弱书生,并不是什么能工巧匠,但是没用办法呀,整个游击队里,只有他们两个能够看懂书里的内容,杨团长都只能勉强看懂一部分,他们只好一边学习,一边指挥队里的木匠、铁匠和砌匠们,一点一点地摸索,最后竟然真的造成了队伍里的第一把弩箭,而且射程远,杀伤力也不错。从此以后,大家都放弃了造弹弓,转而开始制造弩箭了。
老实说,大家一开始造了几百把的弹弓,但是只能用来扰敌,没有杀过一个鬼子;但是这些弩箭可不同了,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杀过不少鬼子的。
游击队的规模开始迅速壮大,大家有枪的就用枪,没枪的就用弩箭,倒是又能够和敌人继续周旋下去了。之前芒山兵工厂转移的时候,有不少的设备没来得及带走,只好就地掩埋了,后来都被归队的战士们给挖了起来。
此外,随着和敌人交战的次数越来越多,战士们也开始从战场上缴获了越来越多的枪炮,当然,大多数都已经被损坏了。队里缺枪缺炮,缺得厉害呀,看到被损毁的枪炮,战士们都舍不得扔掉,就都来撺掇申济华他们,看看能不能试着给修理修理。申济华和楼意如他们也没有法子,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别说,有时候还真能用几把废枪给鼓捣出一两把新枪来。
在杨团长的组织下,游击队开始重建根据地了,由于力量还比较薄弱,为了防止被敌人给一锅端了,所以大家兵分三路,隔着一段距离,修建了三个可互相照应的根据地,还专门留出来一个地方,给申济华他们,用来制造弩箭,修理受损的枪炮,也就是他们现在所在的这座地堡。由于这里使用的主要设备,都是从芒山兵工厂里遗留下来的,都是二手货,所以大家就给地堡起了个名字,叫做“二道贩兵工厂”。
可是,二道贩兵工厂不能生产枪炮,这一直是一件让人很遗憾的事情。后来,申济华和楼意如学会了配制黄色炸药,开始制造土制炸弹,可是土制炸弹质量太次了,威力不够大,还常常哑火。楼意如又动了心意,想要故技重施,再次潜入县城,去研究炸弹、手雷的制作工艺。
这一次,申济华因为需要主持兵工厂的日常工厂,没用和恋人一起执行任务,楼意如也没有了上一次的好运,还没有来得及离开山区,就被伪军发现了,并被残忍地割断了舌头。杨团长得到消息后,立即命令赵大刚,派人设法营救。也就是在营救楼意如后,返回根据地的路上,赵大刚和古胜男等人会合,并顺手从石田的手中救出了叶子预。
从一开始,根据地被日军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被打散,杨团长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