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大司马假节陈侯谥曰忠侯
曹仁
家族资料
父亲曹炽
子女曹泰曹楷曹范
兄弟姐妹曹纯
相关人物曹三国团组合
操、曹洪、刘备、曹纯、牛金、周瑜、陈矫、夏侯惇、关羽
曾效力过的势力魏
简介
魏大司马。太祖从弟也,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太祖之破袁术,仁所斩获颇多。从征徐州,仁常督骑,为军前锋。别攻陶谦将吕由,破之,还与大军合彭城,大破谦军。太祖征吕布,仁别攻句阳,拔之,生获布将刘何。太祖平黄巾,迎子都许,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太祖军还,为张绣所追,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仁击绍将韩荀,大破之。献计破壶关,封都亭侯。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仁登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金等垂没,仁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救之。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关羽攻樊,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羽退走。仁少时不修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从事。及曹丕即王位,拜仁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追赐仁父炽谥曰陈穆侯。后召还屯宛。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迁大司马,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黄初四年薨,谥曰忠侯。
鬼神之勇--曹仁
曹仁好弓马骑射,少时不修行检,及至长成为大将,则变得严整,奉法守令。仁从曹操多年,屡立功勋。官渡之战时,曹仁从围於壶关。当时曹操下令城陷尽坑敌军,结果连月不下。曹仁向曹操示意围城必阙,曹操从其言,城池果然立降。录前后功封都亭侯。自此曹操倚曹仁为南方屏障,封仁征南将军。镇守荆州时,仁曾拒吴将周瑜於南郡,又拒蜀将关羽於樊城,其间又行安西将军西拒马超。文帝时,拜曹仁为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诸州军事,进封陈侯。又与徐晃共攻破陈邵,进军襄阳,拜为大将军。后曹仁奉诏移屯临颍,左迁大司马,总督诸军据守乌江,还屯合肥。仁於黄初四年去世,谥曰忠侯,享年五十六岁。
有载云:曹大司马之勇,孟)贲、夏)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
陈矫曰:将军曹仁)真人也!)三国团组合
在决定曹操集团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官渡之战中。袁绍趁曹操主力在官渡于自己对峙时,派遣刘备率军攻略曹操的后方,大批郡县开城投降。而韩荀又于西路试图切断曹操西路的补给线。许都以南的人民都人心惶惶,士气浮动。曹操为之大为头痛。局势若再发展下去,将会是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在这时,又是曹仁提出了正确的见解,他提出南方各县投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刘备军的强大才背叛求生,刘备刚开始统率袁绍的部队,不能得心应手,如果发动攻击,可以击败。曹操遂令曹仁率少量骑兵攻击刘备,曹仁不负所托,大破刘备军,收复所有叛变的郡县。又于鸡洛山大破韩荀军。至此,袁绍就再也不敢分兵骚扰曹军,战场的主动权已逐渐转到曹军手中。曹仁与徐晃等人于此时又频繁出击,烧毁袁军粮车,吃掉袁军散兵,令袁绍军疲于奔命,陷于被动局面。为曹军最终发动乌巢战役,结束官渡之战打下了基础。
在他一生的战役中,可以看出,曹仁统御力极高,可以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