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字建阳。出身贫寒卑微,因为会写文章,年少时被任为官吏,“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所以每当有贼寇来犯的时候,都会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此晋升,被任命为并州刺史,骑都尉,又称武猛都尉。单从“武猛”二字就可以想象丁原的骁勇程度。而作为并州地方势力的吕布和张辽等人应该就是这个时候被丁原收编的。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丁原被调任荆州刺史,而并州刺史的名头则给了董卓,不过两人可能都没有去上任,因为马上就发生了汉灵帝驾崩的变故。为了尽除宦官,大将军何进采纳袁绍的计策,招藩镇入京试图向太后施压。丁原正是应招的诸侯之一。可是他还没有到达洛阳的时候,何进已经被十常侍张让所杀,董卓率先进京挟持天子,而丁原则只得到一个执金吾的虚衔。所谓执金吾就是负责守卫京城的官员,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卫戍部队司令外加北京公安局局长,本来是个权利很大的官职,可是在董卓数万兵马戍守京师的当时,执金吾自然也就徒有虚名了。
不过丁原毕竟也是一方诸侯,手下也有一帮兄弟,在与董卓争夺权利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丝示弱。
一日,董卓在温明园大摆筵席,遍请公卿,公卿皆惧怕董卓,不敢不到。董卓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过数巡,厉声说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众大臣无人敢应。坐上一人突然推案直出,喝到:“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这人正是丁原。董卓大怒,叱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只因惧丁原身后的义子吕布而没有下手。宴席自然不欢而散。第二天,丁原引兵城外向董卓挑战,又是因为有吕布在,董卓大败。随后董卓意识到吕布的价值,暗中命李肃去游说吕布。吕布本是个见利忘义之徒,便斩杀丁原投奔了董卓,并且转拜董卓为义父。从此吕布便被扣上了“三姓家奴”的帽子。
虽然这只是小说演义,未必属实,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丁原和董卓的确是有矛盾和冲突的,所以才能够“诱布令杀原”。可是如果丁原和吕布之间没有间隙,这种挑拨又怎么会成功呢?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单从这段记载来看,吕布被丁原“大见亲待”似乎两个人关系很好。其实仔细推敲就会知道事实未必如此。因为不管是民间形象小说演义还是历史,吕布一直以“骁勇”著称,小说中虎牢关大战更是将吕布的这种骁勇极尽奢华地描写了出来,可是刺史丁原却给了吕布一个主薄的职务。所谓主薄就是帮助地方长官管理钱粮文书的事务官,虽然是个很重要的职务,可毕竟是个文官,对于“以骁武给并州”的吕布来说显然是心有不甘,自认为大材小用的。这种不甘在小说里被巧妙的利用了起来,李肃说吕布的对话中,吕布满腹的牢骚,什么“委身于原实属无奈”“恨不逢主”等等,而李肃则摆出赤兔马和金银珠宝,来表明董卓的求贤若渴,又诱以高官厚禄,终于打动了自认怀才不遇的吕布。最后“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骑都尉正是丁原本来的军衔。
那么丁原为什么偏偏任用骁勇的吕布为主薄,而没有给他一个武官职务呢?个人揣测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丁原出身寒门“为人粗略”,是个粗人,不懂得管理团队,尤其在人事任免上,可能吕布外貌上太帅,丁原认为不适合做武官就给了他一个文职。二,丁原可能嫉贤妒能。丁原以骁勇出仕做到刺史,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而同样以骁勇著称的吕布自然成了丁原防范排挤的对象。三,丁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