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都是精力旺盛。杨彪和皇甫嵩明白此消彼长的道理,担忧刘诞会趁着他们这两个老人在晚上昏昏欲睡的时候,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于是便暂停了谈判,明天才开始谈判。

    第二天,谈判继续进行。第三条是谈判的要点,对于朝廷和西凉都是十分重要的。以杨彪和皇甫嵩的明智,也不敢轻易在这个问题上置喙。这个问题又被提交给了朝廷,让整个朝廷决断。很快,朝廷经过简短的交流之后,仍然是同意了西凉的要求。因为这几年朝廷统治的地区经济破坏,税收也因此下降,如果不和经济兴盛的西凉继续保持通商的话,朝廷统治的州郡势必会经济衰颓。对于朝廷,这不啻于是雪上加霜。但朝廷也知道西凉依赖于商业,所以故意提出来要西凉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赔钱十亿钱加上献出战马十万匹。

    经过刘诞的谈判,代价下降到了赔款五亿钱,献战马两万匹。朝廷对于这个条件还是比较认可的。本来朝廷认为,只要从刘范手里勒索来一万匹那都是一场极大的胜利了。因为有刘范的例子在,朝廷越来越意识到骑兵对于军事力量快速增长的作用。

    而且从南匈奴、鲜卑和乌桓等部落购买战马越来越难,因为以前主要在朝廷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倒腾战马的三个大商人,甄尧、苏双和张士平都归入刘范麾下,主要在贸易利润更高的丝绸之路上活跃。没有了他们,朝廷就失去了购买战马的主要通道,战马的价格也上涨了不少。

    最后是第四条,西凉要求朝廷准许甚至是鼓励天下流民进入西凉地界。关于这一条,朝廷内部之中分歧十分大。以刘宏为首的一帮人,包括十常侍、何进、曹嵩在内,都主张同意西凉的这个简直是不可理喻的要求。

    他们甚至是巴不得流民去跑去西凉。因为他们认为,现在流民散布在全天下八个州,数量高达五六百万人,简直是拥有五千多万人口的东汉的十分之一。虽然黄巾起义刚刚被镇压下去,但各地仍有众多的黄巾余孽,如盘踞在太行山上的黑山军,活跃在兖州和豫州一带的眭固、白绕、刘辟、龚都等人,还有青州黄巾军,另外扬州和徐州爆发了其他的农民起义。

    对于农民起义,朝廷是越来越力不从心,只能勉强保持住现状。如果放任流民问题而不顾,流民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入黄巾军,或者是自己拉起一支队伍直接起义。假如这五六百万人一起起来反抗朝廷的话,朝廷只有灭亡的份。

    而对于安置流民,朝廷又没有那个实力。朝廷本来不缺储粮,但是这些粮食都是汉室两百年来的积蓄,属于汉室而非朝廷。为了保持汉室的威势,汉灵帝坚决不同意把粮食分发给流民。所以,流民问题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如不早日解决,迟早流民会起义,其他的势力也会苏醒。

    而且,根据朝廷重臣们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刘范果真要承接流民,那正好可以削弱黑山军等已有的农民起义军。因为黑山军和黄巾军的前身就是流民,只要刘范拉拢流民,黑山军和黄巾军势必会有很多士兵叛逃,以求进入刘范治下。毕竟,谁也不想一辈子就当个贼寇,始终在社会上没个名分。这样一来,农民起义军对朝廷的威胁便大大的削弱,用来对付黑山军和黄巾军的官军就可以撤回京畿,增强朝廷的军事力量。

    故而刘范提出来西凉可以承接这些恐怖的流民,对于朝廷来说,这就是刚想睡觉,有人给送给枕头啊!所以刘宏、何进等人都同意把流民这个*扔给西凉。西凉在他们眼里,就是个接盘侠,背锅侠。殊不知,流民正是西凉求之不得的。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