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刚刚脱口而出,底下的金城太守董扶就跨出一步,踩在刚刚赵云站着的位置。
刘范心想,董扶是老爹刘焉的属下,曾经在前世和赵匙将比凉州更大的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应该能提出不错的建议。于是刘范说道:“茂安有何高见?我洗耳恭听。”茂安,就是董扶的表字。
董扶说道:“禀主公,属下认为,流民中多有青壮年男子,如若放任他们游荡于市井,事必有变。在属下看来,不如收纳那些青壮年男子为各个郡县的衙役,也就是主公常说的警察。让他们担任警察,不仅可以加强对郡县的治安管理力度,还可以减轻他们对凉州的冲击。”
刘范说道:“这倒是个可行的办法,你们这些太守可以在各自的郡试着开展看看。但各郡各县并不能招收太多的警察,不然又会加重财政支出的负担。这也只能解决一时,并不能长久。”董扶只好退下。
“禀主公,属下认为,主公可以放宽流民从事手工业的条件,鼓励流民自主创富。”说这话的人便是刘范的工业从事,马钧。随着西凉的手工业蓬勃发展,刘范只得顺应时代发展,设立了这个职位来管理全凉州的手工业发展。另一个新的职位则是商业从事,由糜竺的弟弟糜芳出任。
刘范微微摇摇头,无奈地说道:“就算流民参与手工业,也会大量消耗粮食。也是一时之计罢了。”
看到刘范的老部下们连连失败,新人管宁意动了,他不顾老一辈们好奇的眼光,毅然站了出来。管宁说道:“禀主公,属下听闻,羌地以及羌地之西尚且有广阔的土地,不如就把流民安置与羌地以及羌地之西。”
青海怎么可能?刘范心想。刘范摇摇头,说道:“羌地和羌地以西不可能。根矩初来乍到,想必还是不知道我羌地三郡的实际情况。还请岳父为他解释一下。”
“诺!”羌地三郡太守马腾站了出来,他面对着管宁,并没有因为他是刘范的岳父而对管宁倨傲,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道:“根矩可能不知道,羌地虽然盛产牛羊,但羌地极其苦寒,不能产出粮食。而流民都是来自中原地区,不会饲养牛羊。如果把他们迁到羌地,那他们还需要之前几年的时间才能学会放牧,这期间必定要耗费众多的粮食。而且羌地历来被看做是蛮夷之地,如果流民们知道他们要被送去羌地,那他们多半会对主公心生怨恨,认为主公是苛待轻视他们,这对主公的名声十分不利。而且羌地出产的牛羊虽多,但能够养育的人口至多不过几十万人。不可能完全接纳四五百万人口。”
管宁听完马腾的话,方才恍然大悟,说道:“谢大人指教,小生懂了。”
马腾说道:“根矩初来乍到,资历虽然浅,但为主公出力的热情却是有的,这很值得继续发扬。”
“诺!”管宁说道。说着,两人都退下了。
看到管宁虽然说错了,却仍然大放异彩;又听出了马腾言语中的弦外之音,所以邴原也不甘心再沉寂下去,一心想要在主公和同僚们面前露一手,以期让刘范和同僚们都迅速记住自己。于是一向讷言的邴原大胆地站了出来,说道:“禀主公,属下认为,主公不妨在凉州推行屯田制,只分给流民一小块土地,但也有利于精耕细作,如此,凉州便有可能承载几百万人。”
许多太守和将军,一听邴原的话,纷纷恍然大悟。不错,汉武帝都曾经在凉州实行过军屯,那现在土地紧张,为什么不能再实行一次呢?如果实行了屯田制,那凉州就完全有可能承载几百万新增人口。但只有刘范、田丰、贾诩、刘诞知道,邴原的计策看似完美无缺,但其实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安定太守赵匙首先站出来,说道:“禀主公,属下认为,幼安之计大有可为!属下请主公在安定郡先试行屯田,如果屯田可行,再推广到全凉州。”幼安,就是邴原的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