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齐和发起的,但是他们大多数是农民,没有战争经历,更没有多少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所以战斗力并不强。在没有遇到真正有能力的将军和军队之前,他们可以依靠蛮力取得一些小胜利,但是一旦遇到有点战争思维的人,就完全无招了,三国里面,遇到黄巾军的时候,那些牛逼的将军动辄斩首就是多少万颗。曹操在青州也是斩首甚多,并收降卒三十余万,挑精壮之士组成青州军,其实,不要被数字吓着,三十万军队确实很多,可是三十万农民就没有多少战斗力了。我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当时的青州军应该不超过三万人,从后来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便是没有多少军队的,而且也没有袁绍富有。可是,论谋略,袁绍何能及君也。
再说赤壁之战,也没有三国里面吹的那么多,八十万军队,什么概念,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曾经查阅过资料,在汉末三国初年人口极具减少,从汉朝兴盛时候的约四千万减少到几百万人。八十万的军队,你把女人,小孩,老人还有孙权,刘表,刘璋的势力除去,阿瞒简直是举倾国之人,那孙刘联军何不趁机北进,一举消灭曹操呢?却困在原处,为争夺荆州而大动干戈,以至反目。
在孟德做地方官以及后来做了丞相之后,所施行的政策都以恢复生产为己任,对那些豪强地主,则积极打压削弱,以平和民众和大地主大官僚之间的矛盾。兴修水利,颁布法令,严格依法办事,保护弱势群体利益,这样,北方凭借较好的生产基础,很快的从战乱之中恢复过来,国力也逐渐上升。所以,无论于国于民,曹操都是极为有功的。
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也是非同小可,而且曹氏一门,几乎是空前觉后的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占鳌头,无人可别,即便是宋朝的苏门也只能是望尘莫及的。在汉末,曹操所引领的建安风骨,彻底改造了以往的写作风格,对汉赋后期华丽奢靡的风气坚决予以清除。以俊逸的风格献身于世,他的《龟虽寿》《短歌行》,曹植的《白马篇》《洛神赋》以及曹丕的文学评论著作即展现了曹家不一样的风气风骨,也带着我们欣赏了敢于改革的雄心,以及建功立业,一扫颓风之气的志气。
孟德的功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英雄也,古今几人能及。
三国英雄郭嘉,字奉孝,精于谋划,当世奇才,三国第一号谋臣,建功无数,神机妙算。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死后遗策平定辽东,更增加其无数的神秘感。其去世后不久,天下始有孔明出,曹操最信赖的军师,后人比之为像张良一样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谋才。
我怀疑很多人知道孔明,却少有人知道郭嘉,特别在三国之中,更是连郭嘉出现的机会也没有几次,可是,历史不会因为小说家而改变,公元一世纪末,郭嘉横空出世,那时候他年纪很小,即便到他去世的时候,他也没有四十岁。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几乎参与了曹操所有的军事行动,促成了曹操的王佐功业。据传,此人年轻时即酷爱学习,有大才,他读的不是圣贤之书,不是百家经典,而是历代兵书chuán qi,纵横之术,喜好结交有识之士。年轻时国家动乱,他希望能遇到明主然后建功立业,一展抱负,以全胸中所学,但是未能遇到,便隐居起来。后来,有人将他举荐给袁绍,见面之后他婉言拒绝了,袁绍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明公,也不能成全自己心中的万千抱负。
直到他遇到了曹操,于是,士为知己者死,两人促膝夜谈,甚是有缘,曹操极其欣赏这个少年奇才,引为耾股。在与袁绍的对峙期间,曹操感力不从心,觉自己之力很难胜过袁绍,一度想要放弃。这个时候,郭嘉上书《十胜论》指出曹军的优势,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军心,也为曹操吃了一颗定心丸,最后终于扫平袁绍,统一了黄河流域。对于刘备,郭嘉也认为此人非常人,势必成为一害,但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