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是头版头条,可也相当不错了。

    文章这样写道:“有些导演把电影精炼成小众艺术,有些导演则用电影娱乐观众,而悠然信步于两者之间的杜克·李总却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他看上去极为帅气,说话很豪放,一点也不介意自己的过去。褪去这些标签,他只是一个依然有梦的真诚电影人。当被问及对于近期口水战的看法,这位年轻的导演竟然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认为《电锯惊魂》的口碑不应该只有这么点,任何电影人都要学会尊重别人的作品,每部电影都是投入心血的,这不是拿来让某些人故意去毁坏的。”

    “很清除的记得我们的公爵大人当时脸上气愤的表情,从我个人而言,电影作品是神圣的,不是拿来供某些人耍阴谋的。杜克说过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电影是梦想,我们做着白曰梦长大,有一天会将那些脑海里的幻像变成镜头里的真实。似乎对他来说,黑马导演的光环只存在于他人眼中,票房的成功源自于影迷的馈赠,而只有摄影机后那片天地才是快乐的原点。”

    这篇文章里面,李林说的话不仅仅是他的个人感想,更重要的是想要激起更多人的关注,他独自一个人毕竟势单力薄,只有大多数电影人联合起来才能给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不是拿来玩阴谋的。

    除了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特别强调了李林的非专业出身,一名仅仅是高中生的菜鸟导演居然能给拍摄出如此有深度有内涵的惊悚片,用120万美元的投资搏来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

    报纸发行后,每个人的注意点并不一样,比如某些中学生就看到了李林高中毕业的水平就拍出来了这样赚钱的一部电影,崇拜感还有认同感一下就加深了。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李林的经历称得上是传奇,高中毕业进入好莱坞,出演各种危险的特效替身,就连即将上映的蜘蛛侠也有很多镜头,只可惜看不出来是他。

    一时之间,在可以推动下,李林竟然成了新时代“美国梦”的代言人,只要够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当然,这篇文章的本意就是宣传电影,呼唤认真评分,而不是让人胡乱的可以投出最低分。

    “你现在居然变成美国偶像了,直接转型去当演员吧!”托尼指着电脑屏幕上面的言论,实在忍不住自己的笑容。

    李林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他得意洋洋的说道:“怪不得我只能穿着蜘蛛侠的外衣却不能演彼得,我看见摄像机对准自己就慌了,我还是去拍别人吧。”

    “也是,导演也不见得会被演员差多少。你这篇专访还是很有意思的,至少让别人想起了以前抹黑《泰坦尼克号》还有《肖申克的救赎》这些事件。”

    “我忘记给你说了,我现在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二部电影,我打算拍一部中低成本的科幻片,现在实在没钱拍摄大片,只能慢慢积累资本,顺便增加一点经验。”李林已经下定决心了,这次的电影就是为了后面做准备。

    《电锯惊魂》票房逐步走高,李林能拿到的分红就越多,如果真能在北美破亿,那么李林可以分到25%的利润,但如果只有8000万美元,那么他就只能分到20%,所以李林恨不得票房嗖嗖嗖的往上涨。

    李林的专访虽然没有直接对电影票房产生影响,但起码也有了一定的效果,讨论这部电影的人变多了起来,另外一些人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电影才能做到分歧这么大。

    而更让人感到高兴的则是大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在一次活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电影是纯洁的东西,任何的阴谋只会破坏它,希望所有人可以安安心心做电影。”

    哪怕没有明说,精明的记者们就已经联想到了最近发生的时候,然后添油加醋的写了上去。

    已经揽下4100多万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