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企业管理,营销等多个大学én pg。招聘者看出了算自个倒霉,没看出来混过去的也大有人在。中国是én pg的世界,可能全国每年én pg的产值不低。黄健民曾想把这一行做成一个产业,但顾及后果严重,不得不放弃了。没想到他一投简历,下午就被面试了,而且第二天就可以正式上班。但讲好了自己出去采访,卖一个版面多少钱,以赞助费的形式向被采访人收取,一看就知是从地方国有报纸杂志学过来的。然后记者可提成赞助费的30,工资是没有的,ti g一ng住宿。然而正好当时他刚到深圳,住在三十元一天的小店架子床里。他想边住下来,边工作,再跳槽。如今叫骑马找马。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能在这地方挨一天是一天。
“黄健民,今天我们一起出去好吗?”周德才小心地问他。周德才只有初中毕业,但非常喜欢文字。虽然文字拙劣,但他依然固执地执着着。他依然相信他在从事着高尚的文学事业。很显然是属于改革开放前那些文学爱好者。而且他还有点半神经。喜欢喝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都不行,只为“百事可乐”这个彩头。而且有怪癖,每天晚上房间里必放一桶清水在床头,别人都不许动。
噢,忘了交待这间杂志社是间狗屁杂志社,编缉部用最好的铜版纸做书页,只为了登载那些赚了钱的,沽名钓誉之徒的专访。或有些不出名的画匠为了出名,刊载一下他们的画稿之类。或是有些人为了评职称需要论文。反正乌七八糟,只要给钱都登上。多少钱一个版面。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但对人物介绍类的企业家,则能忽悠多少就忽悠多少。一张张大头封面,其实是一个一个的冤大头。他们摆在办公室里最醒目的位置上,倒也是人模狗样的。要是他们知道了这其实是一本假书,连书号都是假的,不知他们心情如何?这些记者也全是假记者,记者证也是假的。不过想想,那些人也都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上书的,后来即便明知是假的,也会把他当成真的。在一本杂志上有关于自己的故事,那是极其荣耀的事情。他们可以经常拿出来给客户看,也是件极体面的事。况且看者也不会去推敲真假。总编原来倒是个货真价实的小记者,他天才般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想发其财。就象黄健民也曾想去做én pg一样,不过他只是个空想家,总编是个实干家罢了。
“行,德才,我们还是去罗浮城洗浴中心。”那是昨天就商量好了的。黄健民出了杂志社打起一把雨伞,深圳这天实在是闷热的不行,晴一阵,雨一阵的。看着德才又去买百事可乐图彩头,看着他神经质地追求着他的所谓事业。黄健民感到无限悲哀。人生最大的悲剧或许在于走错了路,却永远不知道自己走错了路,以至于不知道回头。但同时又感动于他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仍旧坚持不懈的劲头。就象前面吊着个美丽的红苹果,永远看得到,却又永远也吃不到,奔死为止,大有黄河一去不复返的架势。多么的可悲,又多么的可怜啊!
话又说回来,自己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不是也在干这龌龊的事!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