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食堂的路上,边上有着一处停有一些装备的停车场。
停在交较近处的,是去年研发完毕的板甲重骑兵1型坦克。
板甲重骑兵1型坦克,是由之前研发板甲骑士坦克的团队研发的一款全新的坦克。
这款坦克,与其前辈,有着一些不同——这辆坦克搭载了105毫米高功率电磁炮,不过这门电磁炮并没有安装在炮塔上,而是直接安装在了车身上。
不过,这并不是一辆没有炮塔的坦克,这辆坦克的上方,安装了一个炮塔——当然是无人炮塔,在炮塔上,安装有一门37毫米电磁炮,用于防卫。
当然,机枪之类的,在这款坦克上也有装备。
这款坦克还装备了经过改良的恢复装甲。
与十几年前,也就是2029年问世的板甲骑士1型坦克相比,这款板甲重骑兵1型坦克可谓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
在板甲骑士1型坦克问世之后,多数人认可了电磁炮的潜能,坦克炮开始在电磁炮的道路上发展。
在2035年,板甲骑士2型坦克问世,而在这款坦克上安装的,不再是之前的那门“传统”的120毫米滑膛炮,取而代之的,是一门75毫米电磁炮——这门电磁炮的攻击力,略高于2029年铠甲射手1型上的那门75毫米电磁炮。并且,这辆坦克具有一项当时十分先进,置于现在也不算落后的科技——具有一定修复能力的装甲夹层,也就是初期的“恢复装甲”。
在2035年,板甲骑士2型坦克在测试中,胜于它的对手——铠甲射手2型坦克。
铠甲射手2型坦克装备了105毫米电磁炮——这是吸取了2029年铠甲射手1型测试时的教训。铠甲射手的研发团队,希望通过直接加大口径的这种较为直接而简单的方式,来提升坦克上电磁炮的攻击力。
之后,在2039年,铠甲射手3型坦克被研制出。这款坦克装备了双联装的高功率75毫米电磁炮。
在过去的坦克大战中——比如二战,或是20世纪末的一些战争中,炮数越多,并不意味着坦克越强,不过,铠甲射手3型这样的坦克,并不是为传统意义上的坦克大战而设计的,所以双联装的75毫米电磁炮,也算是比较合理。
不过,在铠甲射手3型坦克问世时,它并没有那位老对手——板甲骑士3型坦克,要到2041年才被研制出。
板甲骑士3型坦克,装备了三联装的75毫米坦克炮——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在之后那场可能发生的战争中,穿甲能力,将不再是坦克炮最重要的一个评定因素了。
板甲骑士系列坦克,胜于铠甲射手系列坦克,接着,铠甲射手系列坦克不再有研制。
而板甲骑士系列坦克,也在不久后停产,不过其研发c生产团队,接下来开始了板甲重骑兵坦克的研发与制造。
在2029年,到现在,也就是2045年之间问世的u qi,还有很多,比如在2036年问世,搭载了20毫米电磁机炮的盾剑战士1型步兵战车——电磁机炮也算是当时的一项新技术;还有在2042年问世的,装备有2乘2一40毫米矩阵电磁炮,也就是装有4门40毫米电磁炮的新世纪谢尔曼坦克。这辆坦克,与二战时的谢尔曼坦克,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关系,只是为了纪念二战时的老将——谢尔曼坦克问世差不多一个世纪,而将此坦克命名为“新世纪谢尔曼坦克”。
上面提到的“2乘2一40毫米矩阵电磁炮”,也算是一项新的设计——这种u qi,在打击小集群的敌人时,会有些较好的效果。
这些u qi,还有很多没有列出来的,显示着这段时间里,人类防卫武备的发展——当然,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这样的发展速度,还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