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齐德广5人,顶着烈日骑行3小时到达皮拉乌,一路上黄沙漫漫。好在一路速度还算快,日光的刚烈并未对几人造成太大困扰。进入城区,5人兵分两路,沿着两条主路穿城而过,市区的房子一半以上都在自治区手里。看来这个小城在那次行动中遭受了重大打击。

    城区空房已被移民组买下,皮拉乌河边的移民区就是苏亚纳的模板。布局基本一致,但是规模较大,毕竟建设已经一年多可以安置1万左右的移民,目前仅仅安置了5000多人。看来大家的工作比汇报的强很多,尤其是土著劳动力;或许是不敢太过期待这些人的效率,故意减小统计口径。

    了解了农业区和轻工区的建设生情况后,五人从移民区继续向南,去看看从鹰酱接手的油井和炼油设备。

    来到炼油厂,石油组的同志正在进行检修,工作已经持续了几天,总结了不少问题。石油组组长王胜利看到5人。边迎上去开始介绍情况。

    根据王组长等人的检修结果,这套设备还算比较新。但产量较小,年产在一万吨左右。技术也比较原始,但属于这个时代比较新的技术。石油组准备从欧洲dg g一u加厚反应釜,实验石油高温高压裂解。催化剂暂时还得等化工组的工作成果了。这项技术将是套利神器,不到时候是坚决不会解密的。这个时代,石油利用率不到30,一旦技术实验成功,石油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60以上。这将极大的改善团队的财务状况。

    经过一天的参观视察,第二天一早,5人开始向兰巴耶克省的奇克拉约前进。4天的骑行,终于赶在晚上进入市区。

    休整了一夜,5人精神满满前去移民区。

    兰巴耶克省目前主要的灌溉区已经控制在穿越者手里,但是人手不足,不能完全开发。团队在这个城市建城了碾米,蔗糖,轧棉,制革。仅这省去产出的稻米就能满足穿越者控制之下人口的需求。这个区的发展策略更加激进,穿越者仅建立了示范田,大量培训华人移民。由华人移民带领土著干活。土著沦为经济的附庸,必然被层层控制。目前兰巴耶克省的华人企业,农场均有大量土著劳力可以使用。齐德广不得不对兰宁翘起了大拇指。

    在奇克拉约休整了一天之后,齐德广5人花了2天时间赶到拉利伯塔德省的特鲁希略。这座城市于滨海沙漠莫切河谷地的绿洲上,海拔33米。气候温和干燥,年平均气温19c,年降水量137毫米。这座以甘蔗种植发家的地区,在人口巨量流失后,被穿越者控制下来,作为粮食主产区。这里的气候,水力资源条件类似于兰巴耶克,农业布局基本一致。轻工产业中最突出的是医用酒精厂和酿酒厂。在距离海岸120公里的基鲁维尔卡铜矿,也已投入少量开采。这个省也是穿越者前期重点投入的省份,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目前华人移民超过6000,土著劳力超过2万。极大的支持了本地的建设效率,目前移民安置能力超过1万,缺的就是人。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各地都存在运力瓶颈的问题。从移民到生产运输,哪里都需人口,但现实的情况是,牲畜的选育c畜力运输工具的使用维护,都占用了很大的人力;而华人移民的牲畜选育能力本身也是短板,时间周期也太长。但是,这些都是通过农业机械化,运输铁路化来解决。当然畜力运输仍然是重要的辅助运力。

    秘鲁中西部干旱少雨,农业主要靠灌溉;东部热带雨林气候,森林繁茂,不适合大规模放牧。内蒙哥利亚那种几十万人,千万牛羊马的奇观这里是难以实现的。

    从鸦片牛和鹰酱的交通运输发展史和工业发展史来看。工业革命的前期都充分利用了内河c海洋运输。而工业大建设c内陆开发都是依靠铁路才最终完成。而秘鲁的现状是,东西向的河流均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河流落差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