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哪个库房昏倒了,等我们找着你,就晚了三春了,可怎么办啊?!”

    我没力气说话,也搞不清楚状况,只有听她们絮叨,她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我听了半天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办公室的人中午吃饭就没看见我,觉得奇怪,但是也没怎么当回事儿,到了快下班儿的时候,还是不见我人影,互相一问觉得不对,结合我刚刚上班时的情况,就起了疑,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状况,于是派同事去看监控,发现我进了一个库房就没出来,赶紧找人去查看,才找到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的我。

    他们以为我是因为急着想出成果,工作太投入,身体不好也硬撑着,都说我糊涂。

    我苦笑着听着,心里又内疚又感激,想着以后要是因为这事儿一不留神被当先进事迹给宣传了,我这算不算“不虞之誉”啊?我总不能告诉他们我是在想干私活儿吧?

    病是小事儿,没几天就好了,我赶紧利用养病的时间过一过明史,仔细研究一下郑和那段儿,看看能不能在历史记载中碰到点儿蛛丝马迹,帮助我回答心中的疑惑。

    这一看不打紧,才发现明代充满了莫名其妙的事情,真是一个奇怪的朝代。

    当然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很多奇怪的事儿,不独明朝,但是感觉上,明朝殊不可解的事情特别多。比如莫名其妙的亡国,莫名其妙的迁都,皇帝莫名其妙几十年不上朝,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正常历史兴替的故事,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范畴,我感兴趣的,却是郑和下西洋的来龙去脉。

    很可惜,郑和这样的人,不是我们国家史学的重点,我们的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皇帝家史,能不能在历史上留下一鳞半爪,要看你跟皇帝的远近,近的字数多点儿,远的字数少点儿。如果跟皇帝家没什么关系,能记下你的名字就是超高待遇了。

    郑和下西洋这么大的事儿,只是在明史的列传一百九十二里,留下短短的一段儿,也就是几百个字而已,不过是说了说第一次下西洋的原因,说是因为成祖想寻找孝文帝,还想耀武扬威,满足自己好大喜功的嗜好,才派郑和带领几万将士万里出征。后面的每次出征更加简略,不过数行数十字而已,约略说说一路上与国家大事有关的事情,具体的东西一无所及。

    这些只是泛泛而谈,对我毫无帮助。

    我大失所望,琢磨着是不是等病好了,去图书馆查查野史,说不定会有什么发现。

    几百年以后回头再看历史,当年很多惊心动魄天下震动的种种事件,现在已经湮灭在历史洪流里,无人问津无人关心,当年无人问津的些许小事,却变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变成了历史必须记下的一笔。

    比如,哪个皇帝登基,都是当时的大事件,影响到千万人的命运起伏,但是,如今谁还记得?谁还关心?现在人读的历史书更是基本上不会涉及。

    然而,一个小小的太监,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只要写明史,郑和下西洋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段儿,甚至比明成祖朱棣都著名的人物。

    历史有时候很是吊诡。

    我一边翻看一边感慨,对人类的发展与变迁,有时候未必是人力所能决定的。

    中国几千年的皇族视角史,终于在西方的影响下,变成了平民视角的叙事模式,这无论如何,都是更好的答案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随手翻着。

    这一翻不打紧,却让我翻出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引起我注意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永乐十九年的紫禁城大火。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