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汉语。
举个例子,同样是接受指令,可以有‘好的’、‘是’、‘明白’、‘我知道了’等回答。单纯的比较词汇本身的意思,其实没有多少差别,不过,真要是随意更换,整段对话的意味却会产生大大的变化。
比如在军队里,一名士官向二等兵发号施令的时候,二等兵只能回答‘是’,要是来个‘我知道了’。呵呵,你这是在表示不满呢?不说动手抽你一顿,最起码,几十个俯卧撑是少不了的。
林至诚脑子里的英文单词总量,倒是不比生在在英语圈国家的人少,不过,论起使用这些词汇的能力,他还是差了些。
所以,为了正确的传达出原有的意思,他就必须找一个以英语为母语,而且拥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当自己的助手。在遇到好几个词汇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请助手来帮助自己选择最为合适的词汇,以避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严格来说,其实这份工作应该由编辑来做。
不过,谁让林至诚要面子呢?他可不想在投稿的时候交出一份如同小学生作文般的稿子,被未曾谋面的编辑笑话。
再说了,回头再来修改,也是个麻烦事,不是么?
还有最后一条理由,那就是林至诚多少有些心虚,想要找个人分担火力。
一部文学作品,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其中,固然有那么一部分内容来自于前文,是顺着脉络自然而然出现的,但是,也有许多内容,来自于灵光一闪。比如突然之间的转折,又或者某个全新人物的登场,等等。
如果是原作者的话,不说每一段文字吧,但最起码,凡是涉及到关键剧情的内容,他都必然能给出自己的解释,正面说出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写。
抄袭者,终究只是抄袭者,就算对作品再怎么熟悉,也还是有些回答不上来的地方。
想到《加勒比海盗》必然会大火,之后,自己这个作者少不得要接受一些采访,必须要面对记者和读者们的各种询问,林至诚就多多少少有些心虚,生怕自己在回答的过程中露出破绽。
出于这方面的顾虑,他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找个人一同创作,等到日后需要面对提问的时候,再把这个人带去一同面对。
自己回答不上来的,同伴可以帮忙补充。如此一来,不仅破绽本身的数量会减少,因为伙伴的‘误导’,提问者或许还会自发的脑补,让自己免去更多的麻烦。
就算是两人各执一词,做出了不同的解释,那也没有关系——在那样的状况下,提问者的注意力会被转移,他只会思考‘谁的话比较靠谱’,而不是冒出‘这部作品是不是抄袭来的’的念头。
选谁来扮演‘伙伴’这个角色呢?林至诚立刻就想到了人选,很显然,再没有人比凯瑟琳更合适了。
说来话长,实际上,仅仅只是思考了一个晚上,林至诚就打定了主意,决定邀请凯瑟琳来作为自己的助手,两人一起‘创作’《加勒比海盗》这部作品。
真正开始动笔,估计还要等到年后,最近一段时间内,林至诚没有那个空闲,也没有那个心思坐下来当个安静的美男子。
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再往后是元旦。虽说林至诚本人并不是很在意这两个节日,但别忘了,他现在可不是在天朝,而是生活在纳兰群岛,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圣诞节和元旦可是一年一度的大事。
入境随俗,理所应当。而且,作为新任岛主,林至诚也要有所行动。
要知道这一年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岛主的更替,还有美军驻岛部队的撤离。任何一件,都会让岛上的居民们心生不安,更何况是两件事一起来了?
好容易熬到了年底,总该让大家伙儿放松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