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这短短的几个月了,给一般孩子都是几年的功课。
“不敢欺瞒先生,确已背熟。“林夕可是有梦境这个zu一 bi器的,背几本书还叫个事?所以很谦虚,很有底气。
“嗯?”老秀才也不废话,直接检验,想磨磨林夕的傲气。没想到不管他从这四本书里随便找出那一句,林夕都能马上接上,然后口若悬河地背下去。老秀才几乎惊呆,大蛋和猫蹄则悄悄地在老秀才看不到的地方竖起大拇指。
“小子稍等,老夫去去就来。”老秀才匆匆交待一句回了屋,没一会儿又拿了本书走了出来递给林夕,“这是《弟子规》,回去背熟后立即来找老夫。”
林夕恭敬收好,三人鞠躬离去。
回家后尝试了一下,梦境中的书仅仅看起来是本书,打开后里面全是白纸,空无一字。这个问题卡住了林夕。皱着眉头思索良久,琢磨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是自己以前没有看过《弟子规》,自然不知道其中内容,所以梦境里出现的只能是看起来像书的“书”。想到这里,林夕立即着手尝试,先在外面把整本书一页一页读了一遍,然后入梦,翻开书再看,一字不差!林夕大喜,迫不及待静心朗读,很快沉了进去。
此时的林夕,神魂强度与半年前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入梦时已能勉强开两个梦境,磕磕绊绊地也能做到一心二用,两个梦境各不相扰。于是一个林夕在里面诵读《弟子规》,一个在另一个梦境里挥舞鞭杆。后来觉得麻烦,又尝试着都放到一个梦境里,结果操作起来更省力。结果就出现了很离奇的一幕:两个一模一样的林夕同时现身,一个低头读书,一个手握鞭杆辗转腾挪,一文一武,齐头并进。
十倍的时间加速下,一本薄薄的《弟子规》很快烂熟于心。
第二天吃过早饭,林夕把五本书一起拿上,晃晃悠悠去了私塾。见了老秀才把一摞书还上,老秀才坐在太师椅上皱起了眉头,苦口婆心c语重心长:“我说林夕啊,少年人须吃得苦中苦,方能学问有成。岂不闻寒窗苦读乎?若是因为读书枯燥就自暴自弃c知难而退,势必一事无成哪!”
“呃,先生,《弟子规》学生已经背熟了,”林夕摸摸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
“啥?”老秀才惊呼出声,噌地一下站了起来,一脸不可置信。然后很负责地反复仔细考验,事实证明林夕确实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你以前没背过《弟子规》?”
“初次得见。”林夕老实回答。
“天哪,这是过目不忘啊!”老秀才感叹。还是有点不太信,去书架上翻了半天,找了本不常见的蒙学读物递给林夕,“把这本《龙文鞭影》拿回去,能背多少就背多少,明天这个时候还来找我。”
林夕一看书皮四个大字,竟然还有个鞭字,觉得格外的亲,千谢万谢地走了。回家后打开一看,这个鞭原来是指马鞭: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龙文鞭影》正是寓意看了此书的少年能成为“千里马”。里面主要是介绍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林夕渐渐入迷,一如前法,先是通读一遍,然后在梦境里边读边记,很快背熟。
次日再去找老秀才,一番考较后老秀才彻底不淡定了,做梦都没想到一夜过去林夕已经是把本《龙文鞭影》倒背如流。
“这是要逆天啊!”老秀才喃喃自语,心潮澎湃,终于没了平常心。
“只是死记硬背,大多意思不是很明白。”林夕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哈哈哈哈,无妨无妨。死记硬背就对了,不求甚解也是种方法,很多道理到时候自然就懂了。不怕读书少,就怕胸无点墨啊!”老秀才很开心,像捡到宝一般看着林夕两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