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使者声音不算大,却中气十足,“平西王对晋王神交已久,命我捎来亲笔书信一封,请晋王过目。”说完,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札。
李定国冷冷一笑:“这书信便不必看了,吴三桂叫你来,是要劝降我么?”
使者拿着书信,收起来也不是,放下也不是,只得捏在手里:“正是!平西王常言晋王精通兵法,谋略过人。若是归降我大清,定能立下不世军功,将来封侯拜将”
李嗣兴勃然大怒,拔剑而起:“住口!我父王岂是这等不忠小人!”
李定国拼尽力气,喝止道:“兴儿!不可妄动!”然后目视使者:“回去告诉吴三桂,我李定国生是大明之人,死是大明之鬼。宁死荒外,不降!”
六月二十七日黄昏,李定国坐在一部木制的小车上,由方韬推着,走出营帐,来到一片简易的校场旁,校场上,一群正在为反击清军而不懈努力地准备着的南明士卒,正在持戈苦练,夕阳斜下,暮霭沉沉,李定国凝望着那群已经不知道追随了他多少年的老卒,老泪纵横。
“该战的战,该走的走只是,宁死荒外,不降!”
夕阳的光辉彻底隐没在远山之下,李定国伸出右臂,手掌在空中虚抓了两下,随后骤然坠下,方韬不甘心地攥紧小车的扶手,却又无力地松开,他的身体似乎已经脱力,慢慢地瘫坐在地上,埋首膝前,落泪无声,心中仿佛也突然空了,没着没落
是夜,南明军营内哀声震天,有众多士卒痛哭呕血,数天之后,整个勐腊乃至整个云南,都陷入了一片悲恸,一连半月,雷鸣如号,骤雨似泪
夕阳将坠山河碎,欲凭只手挽余晖。
两厥名王威名震,三攻新会敌胆摧。
镇南泣目千城破,征北雄心百事悲。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染麾!
康熙元年六月,郑成功c李定国相继病逝,大明王朝的最后两股反清力量的核心人物尽殁,相较于郑成功之子郑经坚持十余年的顽强抵抗,李嗣兴却彻底地背叛了父亲的遗言,李定国逝世短短两个多月后,李嗣兴便毒杀了养父靳统武,率残部向吴三桂投降,并被清廷授予都统之职。可悲,可叹!
李定国逝世之后,方韬带着几十个已经厌烦战争的老兵辞别了昔日同袍,穿越了勐腊山林,准备返回中原大地。在离开勐腊之前,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的变故,这些老兵在方韬的劝说下,忍痛剃掉了头发,留起了辫子。无数或黑或白的头发,伴随着老兵的泪水,被风吹散在天地之间,与大明王朝一起湮没进了历史的尘埃
与老兵们各奔东西之后,方韬已是归心似箭,云溪已满周岁,想必已经会说话c会走路了,说不定回到黄庭观之后,能听到一声稚嫩的“爹爹”呢!
虽然出了勐腊,却依旧是群山耸峙,重峦叠嶂,尤其现在是盛夏时节,站在高处俯瞰,满眼都是碧色,方韬走在这般沿途都是美景的的路上,心情也变得舒畅了很多。一连走了十几天,他已来到贵州境内,正行走间,忽听得远处隐隐传来阵阵雷鸣,急忙抬头远眺,只见碧空之中,零零散散的几絮白云之间,竟悬挂着一弯淡淡的彩虹!
“咦?这晴天白日的,怎么会有雷声,又有彩虹?”方韬大感诧异,便加快脚步,想去探个究竟。走了数里地开外,雷鸣声渐响,眼前也豁然开朗,一条宽约三十余丈的大河奔涌而来,白浪荡荡,清流湍急,再往上游看,只见一条巨大的瀑布,悬于山崖,高约二十余丈,水势浩大,若九天银河坠落;珠沫崩飞,腾起迷雾阵阵,那弯彩虹,愈加显眼,自上而下,七色艳美,仿佛一道彩练,悬于瀑顶,壮丽夺目。
立在河岸边,虽然还隔着一片稀疏的矮树丛,却已能仰望到大瀑布的全貌,方韬心中不由赞道:“不想这西南边地,竟有如此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