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便是这个道理。范文珺和范亦涵,原不过是凭着少年初心,被武侠小说激起的兴趣,投到了袁师父门下。入门之后,才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付出汗水和耐心,好在二人的性格本不是轻言放弃之人,想起入门时对父母c师父许下的诺言,还有春来c谭元忻这两个榜样在眼前,姐弟俩互相勉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四个习武的伙伴,也渐渐熟悉了。谭元忻最大,春来小几个月,范文珺和范亦涵的年龄依次排后。若按江湖规矩,先入师门者为长,不论年龄,谭元忻c范文珺和范亦涵都应当称春来为师兄,不过袁师父说了,我们不是江湖门派,不讲那些江湖规矩,所以范文珺和范亦涵只是称呼“春来哥”c“阿忻哥”,春来和谭元忻管他们叫“小珺”c“小涵”,而谭元忻和春来就互叫名字了“春来”和“阿忻”。“春来哥,你是什么时候跟师父习武的呀?”,有一次趁课间休息时,范亦涵问春来。“这个嘛,我也不记得了”,“那怎么会不记得呢?”,“因为开始跟师父习武时年龄小,所以不记得了。”春来似乎不愿意多讲这件事。后来范文珺和范亦涵断断续续从师父和阿忻哥那里才了解到,春来其实是一个孤儿,有一年袁师父去广东佛山探访朋友,顺带采购药材,恰遇上一旧友过世,留下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孤儿寡母艰难度日,袁师父知道后,便把这家的小儿子春来带回抚养,春来耳濡目染,自小就跟着袁师父习武,真是不知道算什么时候开始习武的。

    范亦涵顶喜欢春来哥,不光是因为春来哥武功高强,而且春来哥和气开朗,不管范亦涵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都是乐呵呵地耐心解答,范亦涵在练习时有一点点的进步,他都是又惊讶又高兴地赞扬,仿佛没想到范亦涵有这么厉害,这种感觉让范亦涵开心极了,很快他就把春来当成了一个令人喜欢又佩服的大哥哥。阿忻哥呢,也很和气,但他彬彬有礼,喜怒不形于色,不免让人有生疏之感。袁师父对练武要求很严格,练武之余,对他们却是宽容随和,几个孩子免不了有嬉笑玩闹的时候,但谭元忻很少参加,他多半会和袁师父在一旁交流一点诗呀画呀的心得,而这时,袁师父往往会微微眯着眼睛,手中一开一合地抚弄着绸面折扇,一副很受用的样子,说到得意处,还会仰头冲天呵呵发出几声轻轻的笑声。其他三个孩子听不大懂他们说的话,也不太关心,但隐隐约约地,他们觉得似乎有一个辽阔的世界,一片美丽迷人的花园,是他们所不了解的,除了阿忻,他们都像孩子一样,被排除在外了。这并没有让他们对阿忻有什么不满,只是在敬佩之余,多了一点生疏感。

    春来虽然跟随袁师父多年,但天生对读书没有兴趣,只是对草药c武功非常上心。启蒙的几本书念完之后,袁师父便不再勉强他念书了。谭元忻虽然是在教会学校念书,但家学渊源深厚,幼时也曾受教于名师宿儒,其父谭延筠虽然花花公子的名声在外,但诗书功底深厚c鉴赏品味不俗却也是事实。袁正伦得了这么一个可以谈诗论画的徒弟,自然是畅意开怀,相处时间一长,尽管年龄相差悬殊,但袁正伦本是不落俗套之人,两人之间竟有了一点亦师亦友的味道。连范文珺也看出了师父对谭元忻有点另眼相看,她曾经偷偷问春来:“春来哥,师父好像很喜欢阿忻哥,是吗?”,春来倒是没有什么芥蒂,若无其事地回答:“是呀。阿忻很聪明,读的书又多,和师父谈得来。我读的书不多,和师父搭不上话。我真希望我能像阿忻那样渊博就好了,可那些诗呀画呀的东西,我真是看不出有意思的地方。”,“我也是。阿忻哥没比我们大几岁,好像什么都知道,我顶佩服他。”,“我也佩服他,他虽然习武比我晚了几年,但进步神速,现在基本跟我不相上下,估计很快就会超过我了。不过,师父说我们习武不在于一争高下,只要秉持正念,尽一己之力,持之以恒,就能达致至高境界。师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