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昏黄,倦鸟归林,学子们陆续离开习家池,山中馆阁人影寥寥,偶尔有士人闲拨古琴,衬得风烟更静。
顾淮盘腿坐在这一片清净里写着赋。他下笔时快时慢,偶尔眉头轻蹙,可见纠结。
王渊与他并坐,写着集子。
因身量相差,王渊的翘头案略高于顾淮的平头案,他稍微抬头,便能将小郎的动静看得一清二楚。
王渊看了两眼,摇头道:“愚儿,学了这些天赋,依旧毫无长进。为赋之前,当耽思精骛,心游万仞,腹中先成文,落笔自然如安流下泉,你这般吞吞吐吐,不如不作。”
顾淮好歹背了不少赋作集子,攒了一堆词库句式,让他作个小赋其实已不难,他纠结之处在于好不容易被留堂一次,想着拖晚些回去是不是就不用蹲马步了?脑中定格裴冲油盐不进的冷脸,顾淮干脆丢了笔,“先生说的是,那我就不写了吧。”
王渊也不生气,翻了本集子丢过去,“回去背了。”
顾淮习以为常,往书袋里一塞,起身准备走人,无意看见王渊案上集子不仅有字,还画着花花草草,不由好奇地凑过去看了眼,“这是什么?”
“家师近年来给《神农本草》作注,我外出游学,总会命人搜集些本地草物,一并整理给先生。”王渊解释道,看小郎神情专注,他心中一动,“你若有兴趣,我可教你识草辩药,修炼丹道。”
真会见缝插针!顾淮连退两步,敬谢不敏地摇头,“没兴趣,我太愚笨,也学不会。”说完揖礼,“我这就走。”
看着小郎匆忙离去的身影,王渊叹道:“惫懒顽童,枉费我一腔苦心!”
他与淮小郎来回愈久,愈觉得此儿对他脾性。王渊抚着下巴若有所思,他来襄阳主要是奉师命另有要务,开馆授学不过顺手之举,却没想到能遇上顾淮这小儿,待到事毕,他要不要收小郎为亲传弟子,带回曲山呢?
夕阳逐渐下沉,通往襄阳城的泥土道上,行人皆神色匆匆。道边一株两人高的石榴树下,聚集着七八位负剑游侠,青巾束发,草鞋布衣,□□着肌肉虬扎的臂膀,丝毫不惧寒露深秋之冷。
行人偶尔瞥见,连忙挪开视线,又忍不住t一u kui。
游侠们半圈着一红衣小郎,那少年面容俊秀,眉目张扬,正是顾淮的学渣小伙伴曹皎。
曹皎被大汉们劫了马团团围住也不见惊慌,挑眉道:“我们有仇?”
领头青年人微微一笑,“无仇。”
“那你是何意?”
“受人之托,约小郎一战。”
曹皎气得冷笑,“你与我约战?”
“郎君误会,以大欺小非我辈所为。”青年人神色颇有些无奈,这时一个半大小子从游侠身后钻了出来,少年黑瘦精壮,同样赤着胳膊,冷冷道:“我阿兄乃是‘汉北豪帅’麾下儿郎,今日迫于信义约你一战,他不欺你弱小,所以我代阿兄同你打,你敢不敢应?”
不少人远远观望,翘首看热闹。
肃肃萧静中,一队车马踏踏行来。车内,刚睡醒的顾淮伸了个懒腰坐起身,他掀开窗帘,本想看到哪儿了,谁料撞见一出‘拦路打劫’,而这被打劫的苦主还是个熟人。
顾淮左右看看,这么多人欺负一个小孩,居然没人拔刀相助?当真是世风日下!他心头压着的火气蹭得窜起,再看看太守府威武强壮的护卫们,顾淮果断指示道:“给我往那边去!”
两方一会,佩剑持刀的统统按柄,横生出剑拔弩张的气势。
顾淮整整衣衫,冷着小脸掀帘而出,站在车辕上俯视这群穿得破破烂烂的汉子们,“你们在干什么?”
顾淮一袭珍布绣袍,玉面生光,唇红齿白,端的一副好相貌,从头到脚,无不透露出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