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一眼。
待唐俭离开突厥后,义成公主缓缓来到处罗可汗的账外,清晰地听到里面传来几个女子弹唱和嬉戏的声音,还有可汗不停地赞许声。她一直在账外站立了好久,却始终没有进去,也不许人通传,迎着风,噙着泪,说了一句:“代我祝贺可汗。”
这几个女子倒不是什么名门里的闺秀,而是唐俭在出使突厥的途中自作主张特意从妓馆买来的。虽然来之前房玄龄已献上奇计,可唐俭仍怕难以奏效,故为保万无一失,突然灵机一动有了此举。但这样一来,他唐俭就更招义成公主的嫉恨。
托唐俭的福,这几天处罗可汗都未曾与义成公主说过一句话,整天只知道寻欢作乐。义成公主则一直把自己闷在账内,想着该如何修复才好。“这次,没关系,还可以从头开始。我的好可汗,总有一天,你一定还会听我的,乖乖地给我把李唐给灭了!没关系,我不急,有的是时间,我们慢慢来!”义成公主喃喃自语。
这时,萧皇后领着其孙杨政道来到义成公主房中。她安慰了义成公主几句,便开始劝她:“天下纷纷扰扰,改朝换代本属平常,三皇五帝又有哪个是真的长盛不衰呢?前事已过,追之不及,该翻过去的总要翻过去的,你又何须如此苦苦执着、害了自己呢?”
义成公主万万想不到这些话竟是从她的嫂子嘴里说出来,她难以置信地看着萧皇后,想起自己的兄长,惨死于乱军中,可枕边人却毫无追念:“嫂子?你说什么?我真没想到你竟然会这么说!一日夫妻百日恩,难道,难道你忘了我兄长吗?难道你忘了他是怎么死的吗?现在你叫我算了?叫我忘了?”
萧皇后叹了一口气,道:“你也说了,一日夫妻百日恩,不管生前如何,终究夫妻一场,这么多年我岂无追念之心?怎么可能完全忘了?只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世间之事,不过你来了我去了,我来了你又去了,虚虚妄妄,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坟头一堆,又能带走什么?又能留下什么?算了吧,我们都已近垂暮之年,与其计较这计较那,倒不如好好过好剩下的日子,将来入了土,也算对得起自己了。”
“对得起自己?那谁对得起我二哥?都是他们,都是他们,要不是他们,我二哥怎么会落得个这样的下场!李渊,李唐,我不会放过你们!想安安生生地夺这个天下?门都没有!哼,我知道了,嫂子,你的好弟弟现在在李渊那儿做个大官呢,好吃好喝荣华富贵享都享不尽,所以,你们就都把我二哥忘了是不是?你们这么忘恩负义就不怕天打雷劈吗!”义成公主怒吼道。
萧皇后知道劝之无用,也闭上了嘴,低头默然,想起颠沛流离的过往,哀情难已,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家看看,也不知道萧瑀,她的好弟弟,如今世上最牵挂的一个血脉至亲,现在可否安好。
义成公主痛彻心扉,突然抓住杨政道,道:“政道,你一定很怀念你爷爷是不是?你是我们杨家最懂事、最英勇的孩子是不是?家国既丧,你应该为国捐躯,应该自杀殉国是不是?是不是?”说着还拎来一把剑塞到杨政道手里。
这杨政道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当年窦建德剿灭宇文化及后就把杨政道和萧皇后一起遣送突厥义成公主处,处罗可汗当时还追念隋朝恩典,便依照义成公主的意思拥立杨政道为隋王,依照隋制置官管辖,可其实杨政道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只任凭大家摆布。
此时义成公主让他提剑自刎,一时吓坏了,边后退边哭道:“我不要死,我不要死,姑奶奶,姑奶奶,我求求你,我求求你,你别让我死。”杨政道一直退到萧皇后那儿,扑到萧皇后怀里就哭泣不止:“奶奶,奶奶,我不要死,你劝劝姑奶奶,让她别杀我,好不好?奶奶!”
萧皇后抱着杨政道不禁也流下了泪,她用尽全力推开义成公主,并顺势夺下她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