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医院,想把它打造成一面旗帜,也是给小包歌功颂德,树立丰碑。就神经发作,把葛大嫂的话给详细披露出去。
这就是红果果的打脸了,相关医院坐不住了,人家点名道姓的评价,对自己医院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就纷纷派出专家组,一方面验证患者信息是否属实,一方面看能不能搞到治疗方案,回来研究借鉴一下。
听到这些事情,小包只是一笑,对王世清说:咱们的医疗资源,是给三镇员工免费使用的。其中的财政经费补贴,数额极大,你也是知道的,外来患者也不能说不接受,但要设置个门坎,不要把普通病例接收进来,占用咱们的资源,影响咱们的员工医疗福利水平。
王世清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以为人气和名声才是重要的。就问:该怎么做?
小包也很为难,救死扶伤的事,不能把患者拒之门外啊!而且李拉兹和老沈阳去了海西特,这边除了检查仪器先进一些也没有什么特色吧?要说技术手段,除非那些学习资料c临床手术视频的学习,给他们打通了奇经八脉?都能掌握先进科技了?想了好一阵,才说:发布消息,就说病床紧张。开辟外来人员专用专家门诊,每日排号诊断,患者要有省级以上医院转诊手续,大幅提高医疗费用,把仪器检查费调整到比北京上海高出一成。不能把医院当做盈利部门,不能影响本公司员工就医秩序。
关于收取的费用,建个专门账户,大部分补贴返还给低收入群体,有的可以给予低收费或者免费治疗。少量收费用于医疗仪器维修和全院医护人员奖金,要求他们服务态度一致。不准拿这部分钱抵消财政投入,这种情况是特例,外面还没有出现,咱们是在出风头,将来肯定会有人来调查的,你一定要把握好。
看王世清一脸迷茫,小包说:你不会连有钱人和穷人也分辨不出来吧?
小包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只有出了这些馊主意。人家专程过来找你看病,总不能叫人家回去找一堆文件吧?只有提前发布通知了。能够跨地区前来求医的都是经济条件较好家庭,多收点费用,只要能看好病,也是愿意的。
十二月三号,小包去张昕涛家看看。妹妹张昕春前天在枫树湾文化中心见到了小包,神神秘秘地叫小包周末到家里坐坐,说是有事商量。张昕涛的妻儿都在北京,小包准假回家,这几天他在家里忙着帮父母整理地窖,收藏冬储蔬菜,在院子里的大棚中挖地收拾小菜园。
张爸张妈想孙子了,叫儿子带他们回来过年,张昕涛却不能保证媳妇回不回来。张爸张妈都是庄稼人,身体硬朗,张妈超过五十五岁了,已经退休,他俩是军属,退休金加上补贴和军属补助,即使退休了,和上班时工资相差无几。张妈闲不住,依旧跟着张爸去原单位帮忙。他们的单位就是公司的蔬菜大棚,上年纪的人,都是在这边上班,冬季在大棚里不冷,夏天在露天菜地里,也没有重活。
他们还在自己院子里搭建一个拱棚,空闲时间收拾一下,面积足以满足一家人吃上时鲜蔬菜。张昕涛还在忙碌,就看见一辆车子停在门口,小包提着几件礼物走进院子。
张妈很热情,叫小包进屋看电视,自己就去做饭,正说着,张昕春回来了。这个泼辣的东北姑娘完全没有男女大防,挤坐在小包身边,抱着小包的胳膊,说:听说你要接刘姐离开,什么时候走啊?单位里,那么多的人都走了,我也想出去,去外面见见世面,你给在北京找个工作吧?
小包不怕冷,穿得较少,进屋又脱了外套,肘臂感觉到一些不妥,就想抽出手臂,笑着说:你们都走了,爸妈在这边不孤单吗?
我是姑娘,早晚还是要嫁人的,陪爸妈的任务,哥哥不在家,是该交给媳妇和孙子的,对不对?
你嫂子在带孩子,也无法工作,现在还在那边住闲呢!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