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鉴微笑着点点头,说道,“年轻人不慕虚位,愿在沙场建功,实乃国家之幸,老夫果然没有看走眼。”
郗鉴想了想,又说道,“此战你立下了头功,朝廷的奖赏有碍于一些典章,略显单薄,你不要太在意。你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尽管开口,老夫当尽力而为。”
这话正说到苏峻心坎上,他正为朝廷的封赏而忧郁,哀叹升迁之难,本就有请郗鉴引荐之意。
见郗鉴主动提到此事,苏峻便不再犹豫,开口说道,“谢大帅关照,末将却有一事相求。在下所领淮陵国远离边境,实非英雄用武之地,恳请大帅将苏某调往徐兖之间,置之于一荒郡即可,让我得尽犬鹰之力,为国报效。”苏峻说完,伏拜不起。
淮陵国十分小,只有一个县,郗鉴知道此事。捋着胡须略一思忖,郗鉴就猜到了苏峻的心思,无非是想换个大点的郡国而已。
于是郗鉴站起身来,走过去一把扶起苏峻,慢慢说道,“兖州地界实在凶险,你势单力薄怕是难以立足,我带你去问问蔡使君,看看徐州可有合适之地。”说完便带着苏峻去找蔡豹了。
见到蔡豹之后,郗鉴说明来意,向蔡豹问道,“苏将军之勇猛有目共睹,实在是戡乱之良才。不知蔡帅治下可有合适之地,以供苏将军施展拳脚?”
蔡豹眨么眨么眼,想了一下说道,“我正准备将兰陵太守路党调来彭城,这样兰陵太守之位就空了,不知苏将军可有兴趣?”
蔡豹虽为徐州刺史,但实际掌控的只有淮河两岸的几个郡国,北面几个郡国对州府号令向来阳奉阴违,蔡豹也无可奈何。经此一战彭城国落入蔡豹手中,因此本次出兵获利最大的实际上是蔡豹。
彭城富庶,本地豪强已被铲除,苏峻又不是蔡豹的嫡系,蔡豹当然不会将此美差交给他。兰陵太守路党是蔡豹的亲信,但路党震不住兰陵的豪强,蔡豹便趁此机会将他调往彭城,而让苏峻去兰陵碰硬茬。
兰陵郡北临泰山郡和琅琊国,南邻彭城国和下邳郡,下辖五个县,比淮陵大多了。苏峻并不在意收拾豪强这种事,十分高兴的答应下来,于是郗鉴和蔡豹联名上表,推荐苏峻为兰陵太守。
也许是心中有愧,也许是想拉拢苏峻,蔡豹又分给苏峻几百俘虏作补充,缴获的军资也多分了些。郗鉴则将御赐的铠甲正式赠送给苏峻,勉励他继续为国立功,苏峻大喜过望,连声称谢。
于药回到泰山郡后,太守徐龛亲自出来迎接,等看着一车车缴获的军资财物,徐龛两眼发直,心花怒放,当即决定重赏于药。更让徐龛欣喜的是,于药斩获了敌酋,立下了大功,徐龛满心希望得到朝廷的重赏。可当封赏诏书下来之后,徐龛却如同被浇了瓢冷水,十分失望。
徐龛只是被加了个安北将军的头衔,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眼看郗鉴被召入朝,但还兼任着兖州刺史,惹得徐龛分外眼红。不久之后,苏峻被调为兰陵太守的消息传了过来,徐龛更加不满,认定对自己的封赏不够。于是徐龛唤来自己的长史刘霄,一起商量对策。
徐龛怒喝道,“郗鉴被征入朝中为将,却还赖着兖州刺史之位不放,他不就是仗着朝中有人么,他的实力岂有我强?我和于药斩获敌酋,立下大功,却只被加封了个将军的虚衔。那苏峻有何功劳?却也靠着别人的举荐,直接升任为兰陵太守,都快与我平起平坐了!朝廷任人唯亲,丝毫不看功劳大小,可惜我朝堂上没人,否则兖州刺史之位舍我其谁!”
“主公所言甚是,”刘霄应和道,“不过我们在朝堂上确实没人,想获得兖州刺史之位,通过朝廷是走不通了,只能另寻它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