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良机。
出征北伐的事提上了日程,头一件事就是要选帅,司马睿照例让王导筹划,王导头一个举荐的就是王敦。
刘粲等人撤退后,平阳附近聚集的敌军近十万,西边长安还驻扎着刘曜的大军,石勒名义上也是刘粲的部下,因此这仗并不好打。想要攻下平阳,彻底剿灭胡廷,非调集江东各路兵马不可,王敦都督江东各路兵马,选他为帅是自然之理。
表书报上去后很快就被否决了,王导理解司马睿对王敦的忌惮,并不太放在心上,自从王敦借刀杀害刘琨后,王导自己对这位兄长也不放心了。
王导又举荐了老将纪瞻,他字思远,丹阳秣陵人,现官拜侍中c尚书,是吴地素望,才兼文武,深得江东士人敬仰。司马睿初镇江东时局势不稳,纪瞻参与了讨伐周边势力的历次战斗,还领兵挂帅逼退了石勒的骚扰,因此以他为帅足以号令各路兵马。
但这个人选又被司马睿否决了,王导对此也能理解。毕竟纪瞻年过六旬,身体不太好,江东兵马全交给他还是有风险的。
当年东海王司马越率领几十万大军征讨石勒,结果半路病死了,顿时群龙无首乱作一团,在石勒围攻下惨败。经此一战晋军主力土崩瓦解,最终导致洛都被攻陷。
这次北伐事关重大,纪瞻半路要是也来这么一出,说不定江东就要步前朝后尘了,司马睿不用纪瞻也是吸取了前车之鉴。
两个人选都被否决,王导并不意外,只是感慨不已。江东文武众多,但既有资历又有能力,足以号令江东兵马的却没几人,只能不住感叹,若是刘越石在此该多好呀!
眼看无人能够统领江东兵马,王导只好退而求其次。既然是周访和李矩上表,不如顺势答应他们的请求,并让周访挂帅,统一指挥洛阳周边兵马,再调少量禁军前往以示支持,也不失为良策。
王导知道王敦和周访等人的恩怨,料定周访挂帅王敦肯定会找理由不出兵,而祖逖和石勒正在兖州交战,帮不上忙;扬州的禁军又不可轻动,最多支援两三千人,这样兵力就不足以攻破平阳了,但只要占领洛阳北面和西面的河内c弘农等郡,再静观其变,也算涨了朝廷威风,最为稳妥。
表书上去之后,不料又被否决了,这次王导有些出乎意料,一时难以接受。于是派人四方查探,这才发现近来皇帝司马睿凡事都和刘隗商量,自己的建议就是被他否的,顿时感到一阵气堵心寒。
刘隗否决周访挂帅的原因并不复杂,周访是悬在王敦头上的利剑,一旦有闪失,王敦就可能压不住了。这次北伐形势凶险,周访难保全身而退,因此刘隗极力反对。
这些都是王导不敢想的,他更没想到的是刘隗还借此机会诋毁自己,说自己这是想借刀shā rén,替王敦反叛开路。并说王导派少量禁军出征是居心叵测,是想要削弱禁军,说得司马睿也不由得狐疑起来。
王导了解内情之后,心中抑郁,选将的事由此耽搁起来。结果几天之后平阳传来消息,刘粲手下权臣靳准进谗言,促使刘粲诛杀了其太宰c上洛王刘景,太师c昌国公刘顗,大司马c济南王刘骥,大司徒c齐王刘劢等朝中重臣。太傅硃纪和太尉范隆跑到长安投奔刘曜,刘粲还任命靳准为大将军,准备出兵讨伐石勒。
数日之后,靳准弑杀刘粲,刘氏男女无少长尽屠之,又挖了刘渊和刘聪的墓,焚烧其宗庙,靳准自称大将军,汉天王,派出使者来江东称藩。
平阳的巨变令人错愕,但对江东来说都是好消息,特别是靳准遣使称藩后,大涨了江东朝廷威望。此刻没有理由发兵讨伐平阳了,因此北伐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