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跟在我们后面的孩子,还没等我们下车,就欢呼着爬上土台,拍打着院门叫了起来。



    



    “哎——来了。”随着一声洪亮的回音,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拔开门栓,大步走了出来。



    



    “刘大爷,我今天是来拉衣柜的。”殷红轻快地跳下车来,脆生生地跟老汉打了声招呼。



    



    “等着你呢,快上来歇歇。”老汉站在高台上,眉开眼笑地招呼着我们。



    



    我们爬上土台子,老汉把孩子们挡在了门外。这是一个典型的淮北农家院落,迎面是一溜五开间的青砖瓦房,这是主人会客和居住的地方,东西的两边还各有两间偏房,分别做厨房和杂物间。我们刚刚踏进院门,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娘就从堂屋迎了出来。



    



    “你是小殷吧,上一阵就听老头子说,有一个天仙似的闺女,要来咱们家里买衣柜,我还纳闷了,老头子走南闯北见识不小,还从没这样夸过人呢,现在一看,真是比画上的天仙还俊。”大娘一把拉住了殷红纤细的小手,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怎么都看不够的样子。



    



    “大娘看你说的,我哪有那么俊啊。”殷红弯弯的柳眉带着笑意,白皙无暇的脸颊透出淡淡的粉红。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弄明白了怎么回事。眼前的刘大爷是位老木匠,一个多月前,殷红在南门外的小集市上,看到他偷偷地卖一个大衣柜,松木的架子,泡桐的板,真材实料,做工精细。殷红喜欢的不行,可惜当时这个大衣柜已经有人买下了。因为那个时候农民卖自己的东西,还属于“投机倒把”行为,只能偷偷摸摸地私下进行,殷红就跟刘大爷商量,请老人家再给她打一个,老人就应承了下来。前几天老人把柜子打成了,又实实在在地刷了几遍油漆,感到一切都妥帖了,才按照她留下的地址,托人给她捎去了话,让她把这个打好得衣柜拉回去。



    



    我们先去西厢房看了打好的柜子,果真用料精细,做工漂亮,殷红情不自禁地连连地夸赞。我们原本想拉了衣柜就走,但是刘木匠老两口非要留我们吃饭,这让我们有些过意不去,哪有来人家买了东西,还在人家吃饭的道理。殷红和我坚决推辞,老两口却比我们还坚决,最后我们只有客随主便。



    



    我坐在堂屋陪着刘木匠拉呱,殷红不好意思坐着,就到西偏房的锅屋(淮北农村对厨房的俗称)帮着老太太做饭。我从刘木匠的言谈中才了解到,这老两口是一户比较特殊的家庭,因为老太太不会生养,所以他们至今无儿无女。一般在农村传宗接代是大事,女人不会生养,男人甚至他的家族,都会动离婚休妻的主意。老头是一个好手艺人,家里的日子过得不错,按理说休妻再娶不是难事,可是他走南闯北,是个看得开的明白人,对老太太十分专情,所以他们俩的感情很好。这在当时的农村,特别是落后的淮北农村,真是十分少见,后来我把这事给殷红说了,曾经让她唏嘘感叹了许久。



    



    老太太干净利索,干活麻利,在殷红的帮助下,不一会就把饭菜端了上来。一盘凉拌粉皮,一碟子盐豆炒鸡蛋,几个炒素菜,最后,还有一大碗红烧鸡块。刘大爷非要我陪他喝几盅,不胜酒力的我几杯下肚,就面红耳赤,头脑开始有点犯晕了。



    



    “小殷,你眼光真不错,我看小吴是个心地好,痴情专一的好孩子,人也长得高大英俊,你们这要是买了衣柜准备结婚啊,到时候一定通知大爷大娘一声,我们一准去喝你们的喜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