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目送着老先生远去,灵儿感叹说“学富五车真好啊!”
“是啊,人不勤奋枉少年,否则,迟暮之年,仍会两手空空。”
“姐姐,今天中午享受什么口福呢?”灵儿有些饿了。
“当然是地方特色食品了。”
姐妹俩一路打听,原来首屈一指的是巩义市老君烧鸡,它被誉为“中原名吃”。其选料考究c做工精细c汤老味全c造型美观c色泽鲜艳c咸淡适口c离骨熟烂。汤中加有十多味中药材,有很好的滋补功效。
吃着色香味养(指“营养”)俱全的老君烧鸡,同时品着米饭,灵儿止不住问:“姐姐,老君是谁啊?”
“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呢,老君,本名李耳,春秋战国时代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君因撰写《道德经》五千言,被汉朝张道陵创办的道教奉为鼻祖,历代百姓尊称其为‘太上老君’。”清清以崇敬的口吻答道。
菜足饭饱汤畅饮之后,姐妹俩早就听说唐代诗圣杜甫生于巩义,想多沾点大诗人的才气与福泽,一致商量待一天再走。
找啊找啊,找了一家书店,买了本《杜工部集》,在一家名为杜记久住的客栈里,温习了子美的名篇佳作,美滋滋地睡起午觉来。
在睡梦里,发生了一场奇妙的际遇。
清清带着灵儿穿越到唐代。就在cd草堂子美家做客。
“敢问两位姑娘从何而来啊?”杜甫看了看二位的宝剑,有些诚惶诚恐地问道。
“哦,尊敬的仁兄,请不要害怕,我俩配挂宝剑,纯属摆设,以作正当防卫之用。您好!我们是从您的出生圣地巩义专程过来看您的,有些问题特向您请教,可以吗?”清清拱手致敬。
“有何不可?圣人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嘛。”
“仁兄,自从您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后,人们便不断攀登各种人生的高峰,用于挑战自我与他人,在各项领域里登峰造极,太感谢您了,写得如此豪迈,好像还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清清试探着与大诗人交流道。
“呵,原来是一位才女呀,我呼你为‘才妹’何如?”子美谦逊地说。
“感谢仁兄的垂怜与抬爱,实为过誉也。”
“仁兄,我觉得‘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写出了古时征兵的无奈与悲辛,但是,小妹有点不明白的是,士兵们在外已被青山埋忠骨了,女孩们哪还有青年可嫁呢?”清清斗胆问道。
“这,这,我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莫非只把那些老的弱的剩在家里?如此说来,生逢乱世,男的也好,女的也罢,皆无幸福可言哪。”杜甫摸着白花花的胡子,长叹了一声。
“好一位忧国忧民的仁兄,战争跟人带来的痛苦可谓妇孺皆知,诚如您的诗中言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清清恭敬不已地吟诵道。
“仁兄,不仅人们遭了秧,连战马也跟着受到牵连。”
“哦,说来听听,我怎么不记得了。”杜甫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
“您写的‘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忘了吗?”
“呵呵,我的才妹呀,你才是仁爱之人啦。是啊,战争带给人多少生离死别,也带给可爱战马多少灭顶之灾啊。”杜子美深有同感。
“仁兄,您写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世人多有同感。纨绔子弟们成天游手好闲,却能平步青云,诗人才子们饱学诗书却自误前程,这是否是后世学者们总结的‘诗人不幸诗家幸’。”
“这个嘛,也可以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