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段一步步将朝野之中阻碍之人一一清除,为了当上左相之位,联合当时已经成了右相的老丈人捏造假证将其拉下马,之后他丈人被人告了侵占田亩,鱼肉百姓,被人告上御前。这严铎为了明哲保身,竟自请审理此案,将自己的老丈人处斩,全家流放,如此落了个大义灭亲的好名声,哪怕他夫人当晚便悬梁自尽,这没阻碍他一步登天之势,至此成了前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严铎其人最是个审时度势之辈,为求权势什么都能做得出来,当初先帝见其势大,便借机打压,被严铎察觉之后匆忙将手下得力之人尽数灭口,如此死无对证,皇帝查封了多处党羽的府宅也未找出证据,只得放弃。随后凌王被先帝提拔作为制衡严铎的工具,严铎经历一事便蛰伏起来,先帝死后严铎将自己与前妻之女嫁与皇帝为妻,表面上好似严铎靠向皇帝,但实际上皇后与严铎之关系极为微妙,严铎也对于这女儿并无甚情感,不过是想向新上位的皇帝表示自己的忠心罢了。



    凌王自先帝过世之后便一直独掌朝政,严铎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表面上明哲保身,对于凌王既不攀附也不对抗,但私底下也未尝没有想过要推翻凌王,所以才想通过将女儿嫁给皇帝来拉近皇帝对其的信任,毕竟皇帝在那时候也已经察觉到了凌王的威胁。



    只是严铎棋差一招,他不知道的是当年洳贵妃与皇帝的关系暴露,不仅激化了皇帝与凌王的关系,更让无意中知道皇帝丑闻的皇后备受打击,与皇帝的关系也随之破裂,帝后不合自然也影响到了严铎的计划,而自洳贵妃死后皇帝便性情大变,终日沉迷于酒色宴乐,连朝政也不再理会,自此凌王势力越发势不可挡,而严铎即便私下想过制衡凌王,无奈势单力薄,兼之严铎与凌王本就有旧怨。



    凌王的父亲原是先帝时期四品都尉,因发现严铎部下贪墨赈灾粮款而遭到那人的追杀,最终死于刀剑之下,这件事却不是严铎主使,但也与他脱不了关系,凌王得势之后借机除掉了当年杀他父亲之人,但因严铎长袖善舞,手下的党羽众多,一时间凌王也拿不到足够的把柄将他拉下马,且严铎懂得审时度势,自凌王得势起,严铎便一直称病在家,对于凌王的一举一动虽也监视,但依旧没有主动去招惹过凌王。只不过他也算是绝了投靠凌王的念头,毕竟新仇旧怨堆在一起,凌王对他也不会尽信。



    如今凌王意欲谋逆乃是司马昭之心,身处朝堂懂得分清时事之人都知道该如何在这场纷争中找到避风之所,严铎没了凌王这条路,自己的势力又在之前被凌王清理了不少,即便他举一生之力在朝堂之上揭发凌王也只是刺激他加快谋逆的行动,到时候他便是凌王头号的目标,若是凌王起义成功,那他便永无翻身之地了。



    而现在秦九遥的出现无疑为他增加了机会,秦九遥先前便与他商议过计划,如今凌王虽准备充分,但他的行动也并非十拿九稳。秦九遥与皇帝联手,既有皇帝手中的秘密军队,又通过秦九遥的游说将定国隶属皇帝的军队集结起来,人数上实则也不一定真的就会输给凌王的军队。



    秦九遥认为凌王想要起事必然需立一个名目,将来登位才不至于留下谋逆的污点,虽说成王败寇,历史掌握在胜利者的手里,但凌王的缺点便是极为注重名声,何况如今皇帝无德实在是个极好的名目,而此前凌王一直憋着不一举成事,一则是因为还没有十足的把握,二则他一直在外不断营造皇帝无德的形象,不同程度上造成百姓对其的怨怼,如此便更加易于塑造他爱民如子的形象。



    凌王的如意算盘打的飞快,但秦九遥也要利用这一点来加速凌王的起事,父亲给他的时间实在不多了,他不能等着凌王慢慢将事情一一准备起来,想要激他动手,便要先发制人,严铎在朝堂上尚且还是丞相之职,手下也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