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送司马懿妇人衣衫头面,以激其出战之事,最早的记载见于三国志裴疏引孙盛魏氏春秋,说:“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其后晋书因袭之,又通过三国演义而广为世人所知。
演义中甚至再度演绎,说司马懿“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他还真接下了
此事是真是假,暂且不论,即便是真的,那也属于司马懿的黑历史,司马氏既得天下,则谁人还敢言此啊?一直要到东晋中期,司马家权柄大堕,不但和琅琊王氏等南渡世族“共天下”,还屡屡为权臣所挟,孙盛才敢把这事儿给记录下来。至于裴松之引用,因其乃南朝宋人,当然不在乎抹黑司马家的老祖宗。
所以说了,倘若真有此事,当世知者寥寥,敢拿出来跟人议论的,也就只有裴该一个而已,石生乃至赵军全体,是没人知道的。这一激将计很毒辣,也就司马懿能忍,换了个人未必有此心胸,但若已有前例,大家伙儿心里都有了底,说不定就不会上当了。
石生终究是小年轻,且向来自恃武勇,又从来都没听说过这类事儿,那他当然忍不了啦。况且接见使者是在大帐之中,使者那番无比刻毒的话尽入诸将之耳,倘若石生不对此有所反应的话,这羞辱就算是硬生生咽下了,则他在诸将心目中的地位必然会受到损伤——
这么恶毒,当面羞辱你,当你是女人,你都能忍?你其实是怯懦无胆之辈吧?说不定过不了几天,“女公子”的外号就会传遍全军了晋人再一宣扬,传遍全天下都有可能,那他石生还有脸苟活于世吗?
因此即便王续等人反复劝阻,说这是“激将计”,大王你可千万别上当啊,石生全当耳旁风——难道我不知道是计吗?但这事儿没落到你们头上,你们自然可以春风马耳,跟一旁说风凉话,而我若硬食下,从此还有脸见人么?!
石生决定明日出垒,与晋军决战,诸将乃纷纷应和,士气甚高——终究主将若是背负什么“女公子”之名,咱们在其麾下,脸面也自无光啊。
由此陆续建言,有说并州民生凋敝,粮秣本来就不足,实不宜与晋人长期对峙的;也有说晋人终究兵寡——据探查尚不足万,也就赵军的三分之一而已——即便再如何勇悍善战,我等背垒而战,即便不胜,及时退回,也不至于大损的总而言之,把王续等人的持重之论彻底都给否了。
石生虽感愤恚,却也不敢托大,乃反复与诸将商讨,最终决定留万卒守垒,自将二万兵马前出列阵,与晋师对攻。
于是翌日一早,双方营垒中各自擂鼓,随即士卒陆续开至营外,布下阵势,遥相对峙。石生立马阵中,却迟迟不见对方有进逼之态,转过头去以问王续,王续道:“以臣揣度,晋人必欲疲我,待我气泄,然后发起进攻。”石生便问:“我可先攻否?”王续摇头道:“还请大王稍安勿躁”
主要是红日初升,在东南方向,阳光是侧迎着赵垒照射过来的,羯军士卒难免觉得有些晃眼王续道:“贼若趁此时来攻我,我朝向不利,或许难御。则彼既不动,我又何必先攻呢?”
于是双方谁都不肯率先发起进攻,就这么遥遥相峙,对耗良久。石生趁机调动兵马,把阵势排布得极为牢固。他考虑到连日来遣兵哨探,晋军中骑兵数量不少,装备也比赵骑为良,既然地势狭窄,骑兵难以机动,就很有可能在恶战之际,尝试正面直撞赵阵,因而预先于前锋布置了不少的长矛兵,随时准备阻遏敌骑的冲锋。
太阳越升越高,终于接近头顶方向,晋阵中这才一通鼓响,几个方阵步骑混编,开始缓步朝前推进。石生见此,当即抽出刀来,望空一举,身旁大旗磨动,赵阵也相应而前。
双方逐渐接近,先以弓箭对射,继而短兵相接,很快便即厮杀到了一处。晋兵素质颇高,刘央等将的指挥也颇有章法,甫一接触,即将赵阵逼退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