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的泥巴房里面。这种泥巴房很少见到了,分为两层,而且是对称型的,比现在的房子要好很多,可以说冬暖夏凉。
老父亲老父母给大儿子和二儿子各分一间大房间。老两口就搬到了后面的放杂物的房间去睡。后来大儿子生下了一个男孩,也就是长孙。老人自然是欢喜的很的。不料每过几年这家老二也生了一个儿子。这一家也算人丁繁衍了。这老大生了一个儿子之后,不料接下来又生了两个女儿;不料老二的媳fù争气,又生了一个儿子。这样一来,这平均的局面就被打破了。这二人做了爷爷nǎinǎi之后,心中自然是欢喜。
这老母亲就对老父亲说:“这大媳fù素来就我们家不满,你这一碗水可要端平了啊。”老父亲道:“我心中有数,只是我年轻的时候太过好吃懒做,没能为他们兄弟二人多积累点家当,自然不该。”
这三个孙子慢慢长大之后,爷爷每次出门回来后,就要带些好吃的东西,每人一份。这大媳fù本来就对家里有些不反感,这样一来更是经常发一些无名的火,这三个小孩每人一份,本是最为寻常的事情,岂知这大媳fù觉得老二家吃了两份,占了便宜,每次都说起说八,这一屋檐下相处,自然少不了摩擦。老人自然就要忍让。岂知这老二是个孝子,本就气愤不过。老父亲吩咐为了家庭和睦,老二也就多番忍让。
有一次,八月份的时候。河里开始下yàoyào鱼,那时候夏季可以下水捡鱼。是以老二和老大两人一起商量一番,就背起鱼篓一起去捡鱼。也算两人厉害。除了捡到七八斤小鱼外,还额外捡到一条大鱼。也就是因为这一条鱼,引发了一场矛盾。这条鱼成为一个引子了。
(我们常常往河里投yào抓鱼,那些yào都是自己制作的,那鱼吃了之后,就会漂起来,等时间一过,就恢复正常了。只是现在村子里年轻人yào鱼,用的yào太多厉害了,对河里的鱼破坏极大。)
这条鱼捡回去之后,放在水中居然还是活着的。老父亲已经年迈,有些不忍。因为这鱼显然很快就要产子了,吃了这鱼,很可能是杀了它一家人。老父亲就吩咐老二把鱼拿到河里去放了。岂不料这条鱼是老大抓到的。大媳fù本来就不想拿出来共享,而这老父亲竟要还要把这鱼拿去放生,她自然是不干的。
大媳fù说了一些难听的话,老二本来就隐忍数次,此刻听到了一番言语,就要动手,被自己媳fù拉住了。也就是一条鱼的关系,这一家就分为了三家。这老母亲在一旁不停地咳嗽。”
“后来那鱼怎么样了?”我们几个小孩子忍不住地问道。大爷爷并没有直接回到我们,而是接着说
于是厨房里就是三家人做饭。虽有些奇怪,但也过得很相安无事。老人两口慢慢地老了,也容易的生一些病。医yào费就要两个人一起出的。老人生病,当然就要很多亲戚来看望,带着吃的东西。老母亲一日不如一日。这些东西都是平均分给两个媳fù的。可是大媳fù总是以为老人偏心,多给了老二。又是一顿吵闹,老二,气愤不过,请了许多长辈亲戚来。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的时候,老母亲病重,已是无力回天。只盼着有一口好的棺木。(我们那边老人希望能有一副好棺材,只是现在流行火葬了。)
老母亲,临死前想一副好的棺木。最后愿望没有落实。老大家不肯出钱,老二家里也没有钱。最后勉强弄了个胡杨木的棺材板。只是到了七七四十九天一满的时候,媳fù是要上坟去哭。谁哭得声音,谁先在坟地上哭,死了的人就会保佑谁的,这是我们这边的说法。这大媳fù,一大早收拾完家当,就开始一路嚎叫,跑到坟地里大哭起来。外人看起来,伤心的不行了。其实生气不孝顺,死后大哭都是虚假的。
老母亲死的那天,听说嘴里一直念叨着:“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