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陈晃是聪明人,聪明人有一个共性就是识得利弊。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他明白这是陆秀夫当初信不过他,因此不敢向他交底,留了一张底牌防备他食言。他见大势已经不可挽回,最终还是决定向赵昺卖了个好。派了手下几个人去宋军大营问礼,又盛情邀请张世杰和赵昺回安南赴宴。

    赵昺的答复也极为得体,说感谢安南皇帝盛情邀请,但如今刚刚接手军务实在是无法脱身。按照约定,如今陈晃是名正言顺的安南皇帝了,赵昺许诺说回到易城就由陆秀夫起草一份诏书,承认安南与大宋为兄弟之国,又说大军驻扎在安南境内徒耗粮草却没什么意义,也不易约束。不如让自己带兵出海,希望安南皇帝能准备些船只和粮草,为自己骚扰元军ti g一ng一些助力。

    陈晃心里清楚,赵昺是不可能前往升龙赴宴的。他派人吩咐下去,征集船只助赵昺等人出海。移驾回升龙的路上,安南太皇至少看起来心情甚好,赶上下雨还吟了一首诗。

    这些暂且略过不表,如今元军状况可是不大好。脱欢听右丞相唆都汇报过了“宋军可能复国”的情报,只是哈哈大笑:“宋人要有这个本事我大元哪能拿下江南?”又听唆都说起谣传大汗已去世的消息,这脱欢又急着要带兵回国。唆都赶紧安慰他道:“九皇子莫要心急,我等先整顿军务,缓缓后撤,不能让安南人缓过神来拖住。”

    随后大军带上已经不多的粮草,后营原地驻守,前师缓缓后撤,从西面撤回大理。在唆都的布置下,元军后撤时阵势严整,丝毫不乱,也不怕那些抵抗力量沿途袭击。两天后安南军察觉了,但陈晃见元军知难而退,也不想再跟元人打上一仗,只是派了两支骑兵部队远远跟着,将元军“礼送”出国。

    历时半年的安南之战终于落霞帷幕。脱欢和唆都急着回到国内,赵昺希望带人尽快出海,而安南北方早已狼藉一片。陈国瓒已经被新皇陈昑升为国公,陈晃就干脆让他应酬宋人去了。

    陈国瓒闷闷不乐地坐船赶到易城,却发现所谓“死而复生”的大宋皇帝居然就是赵昺!见了这些人,陈国瓒脸上终于露出一点笑容。他先给张世杰行了师礼,又以使臣礼节给赵昺行礼,又给陆秀夫见过礼。不料赵昺一拳打他胸口,大笑道:“国瓒你以前可没这么拘泥,当初沙滩对抗训练,双林趁你在海水里起身的时候用棍子给了你一下,你还说要杀了他呢!”张世杰跟着哈哈大笑。陆秀夫倒是跟陈国瓒不太熟悉,因此只是在旁边陪着轻笑两声。

    随即众人大摆酒席,把当初一起训练的士兵和渔民们叫过来,一起陪着陈国瓒喝酒。易城的酿的米酒特别,远销安南,是易城收入的大头之一。再酿酒时都是用酒曲混合稻米先蒸过,再加入酵母进行二次发酵,直接用酒糟蒸馏凝结出来的,度数较高。这些蒸馏用具也是赵拱的铁器组,按照赵昺的想法特意打造的。

    这酒度数比安南本土的米酒高得多,陈国瓒再众人劝说下一碗酒很快下了肚,面色见红,慢慢就打开了话匣子,将收物地区战事,特别是普刁城的血战一一道来。张世杰也不由得惊叹当初陈国瓒带兵天赋之高,他当初只是心血来潮,将几套阵法教给陈国瓒,没想到这小家伙初上战阵就判断得如此准确,渡河前派人削木为枪组成三层战阵的手段,更是直接决定了河岸战斗的胜负。

    只见陈国瓒喝的多了,晃晃当当的起身,跪在地上给张世杰磕头,非要行那“拜师礼”。众人劝说不住,张世杰只好收下陈国瓒这个弟子,又好言劝他莫要再喝了。

    不料陈国瓒非要接着喝,又抽泣起来。他只觉得眼前模模糊糊,飘飘欲仙,在普刁城里打过交道的众人,乃至田成,一一浮现在他面前。他虽喝得多,心里却明白这些人已经都与普刁城共存亡了,只留下他一个人苟且偷生,于是放声大哭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