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堂内,姚县令c冯主簿c马县丞c杜县尉等一些官员正在议论本次送京举学一事。在北朝县一级官吏中,大县的县令和小县的县长,以及县尉c县丞,主簿,中正等都由朝廷委任,虽然品级不同,但相互监督制约。再下级的官吏,由他们选拔任命,他们县大人员很全。
这时王中正从堂外大步进来,一拱手说:“姚大人,各位大人,宋曹掾刚才清点人数,我县十几乡共50名选生全部来到县衙外,现在辰时正刻刚到,是否请县令大人出门,给全县学子和陪行的亲眷训示几句,等辰时三刻好让宋兵曹带队护送进京了?”
“很好”姚知县不冷不热的点点头,说到“王中正辛苦了。听说你老家新中乡今年出了一批才俊,本次乡选你乡人数也是最多,希望京试能一改我县屡次名次垫底之窘境。”
王循心里“哼”了一声,知道县令讽刺他多年在太学选生的差事一直没办好,甚至怀疑他这次选拔有偏袒本族的嫌疑,其实就是没有照顾县令的关系家族。若要照顾关系,就像往年一样没有成绩,还得受郡里中正的责备,因此必须改变自己的境况,成与不成,就看今年了。于是他硬着头皮说:“下官多年办事不利给本县抹黑,十分愧疚。由是今年特地每乡巡查依据生源kǎ一 shi情况重新派发名额。此外,关于各乡笔试选拔的方案,大人也是亲自审核的,马大人与我共同操办,下官保证所选之生必为最优,毫无任何徇私舞弊之处。”
“王大人,本官也无法辨别本届选生优劣,只有大考才见分晓。若本届我县依然排末,上面再追责你我,我必提报郡守大人明查。”姚县令本是京城朝中中书令领黄门侍郎郑俨郑大人同窗,出身也是五门四姓高族之一(清河崔氏c范阳卢氏c赵郡李氏c荥阳郑氏及陇西李氏,孝文帝迁都后定为五门四姓高族)。但因为郑俨与太后有染c权倾一时,与中书舍人徐纥等勾结甚密,结党营私,因而与同是高门的各大家族c黄门郎二王以及中书监袁翻等关系非常不睦。因此才有本县,李家c王家,与姚家等大族的明争暗斗。本次学子之中王先正是王中正的侄子,新中乡的选生c尤其袁亮的弟子最多,而姚县令几个家族的子弟多数没有选中,姚县令正气的不打一处来,哪能不以此做点文章。
王循本来因为双方家族的关系不睦,之前一直迁就姚知县,不过今年好不容易复学,选生太多,没法平衡,因此才建议通过公平的方式选生。尤其这些年他的政绩不好,自己必须改观,因此对于今年他也是孤注一掷,不能管许多。此刻见县令没理还不饶人,气的激辩道:“下官承诺,若本次京选我县依然末尾,我即承担徇私之罪,辞官归田。”
主簿见二人争辩,连忙解围:“大人c中正。外面各乡绅名流正等候拜见,是否即刻出去见见,耽搁太久,影响学子们出发,怕失了礼数。”
县令见已经激将成功,不想再闹得过僵,便说:“好,王大人快人快语。冯主簿说得对,我们这就出去,中正大人,学子的事今天你是主角,大家此来还是奔你,还请你主持,本官陪你一同应酬应酬。”王大人也退步说:“哪里哪里,大人是父母官,请大人出门训示,然后我陪大人见见考生,鼓励鼓励他们。还有请杜县尉再叮嘱叮嘱宋曹掾。”
“一定一定”杜县尉拱手答道。众人出门,与诸位考生和其他人等寒暄鼓励一番。
等县令等人讲话完毕,大队人马开拔南行,出了陵县半日。在官道岔口,见从平城c定州方向断断续续的,不少百姓步行或车辆c马匹等汇入他们道路中。孙云他们c亭长等一些人骑马比较方便的,与那些人流中的不同人攀谈相问,才知道上谷一带真王率北镇降户起兵,北军不能收复,而且定州一带也不太平,百姓不得安,都向中京或南边逃离。
护送首领曹掾与各乡亭长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