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

    黄云红叶青山。”

    马无尘教授吟诵的这首小令,林化一还是第一次听到,难道是马无尘教授的即兴之作?

    可又觉得不对,现在是盛夏,眼前没有秋景呀。

    林化一正要问讯,只听薄音图博士已经抢先问道:“这是谁的诗句?是写这里的景色吗?用字如此简略准确。”

    马无尘教授仍然瞅着远处,说:

    “元代的马致远。真不愧为伟大的文学家呀,寥寥数语,将这里的秋景写尽了。当年站在这里,看到的是平沙细草,如今,曲溪流水尝在,平沙漫漫已经没有了。”

    林化一听说这首小令也出自马致远之笔?心里说:怪不得。

    薄音图博士撇了下嘴,脸上挂着淡淡的不相信的笑,问:“你敢确定,这首小令就是在这里写的吗?”

    马无尘教授也不作正面回答,说:

    “元代大文学家马致远,曾经在这里一口气写下了三曲《天净沙秋思》,刚才那首是写这里的景色,第二首是感叹汉代人物命运的,将蔡文姬c王昭君与李陵并列,写得更加悲壮:

    西风塞上胡笳,

    月明马上琵琶,

    那底昭君恨多,

    李陵台下,

    淡烟衰草黄沙。”

    这首小令,林化一更是第一次听到。

    林化一正仔细琢磨句中含义,只听马无尘教授又说:

    “第三首是专门写李陵的,也最著名,可惜后来被无聊的臭文人改动了几个字,结果将这首小令改的面目全非了。马致远原诗是这样写的:

    瘦藤老树昏鸦,

    远山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斜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只有来到这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马致远原诗的味道,细细品味,意境超群,只能心领神会,却不能言说呀。”

    林化一感觉,与导师在一起,总有学不完的知识。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林化一上学的时候就会背诵了,林化一一直以为,小令描写的是江南的景色,没曾想竟然出自这里。

    林化一将课本上的诗句照马无尘教授的读法改了过来,仔细品味,又觉得不对劲,“远山流水”确实尽收眼底,“瘦藤老树”也好,“枯藤老树”也罢,在这里根本就看不到藤条呀,或许一千年前这里曾经有过?

    林化一将自己的疑问向马无尘教授求问,教授感慨地说:

    “是呀,过去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来到了这里,终于弄明白了,原来,马致远笔下的老树,指的是沙漠中的大榆树,瘦藤,便是那沙海里的丛丛沙柳。

    “当年,与李陵这个断肠人常年相伴的瘦藤c老树,就是那丛丛沙柳c株株老榆树呀,真是不虚此行。”

    他们的目光远远近近地搜寻着。

    马致远写这首小令的时候,不远处的李陵台驿站尝在,蜿蜒古道由南而来,过李陵台驿站,一直沿着小河向北而去。

    西风荡漾,行人疲惫地骑在马上,在没有尽头的古道上摇晃。

    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果然是在这里写的。

    当年,马致远一定想到了李陵这位可怜的断肠人,身居天涯永无归日,终日与瘦藤老树相伴,无奈地静听小河昼夜不停的水声,柔肠寸断。

    林化一觉得,只有身在此地,才会真正理解李陵的心情。

    现在,林化一将马致远的三首《天净沙秋思》联起来诵读,感觉已是一篇完美的文章,细细品味,意境荡然于胸,不竟心潮起伏,再次浮想联翩。

    薄音图博士突然心绪来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