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教习先生的附加题,史凡猛然抬头,不可思议地盯着先生看,嘴角禁不住微微翘起,难以抑制内心的惊奇!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这这不就是耳熟能详的那首诗吗?这首诗可是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必背诗词!史凡回想起,这首诗确实是以《论诗》为题,作者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诗人赵翼。
刚才教习先生说,这两句诗是他反复熟读全唐诗,忽得灵感,便以论诗为题创作的。难道眼前教习先生就是诗人赵翼?
史凡不禁意识到,他穿越数百年而来,可能遇到了第一个“熟人”!当然,鞑子在一百年就被大越军赶回关外了,眼下清国蜗居关外,华夏大地上只有大越朝,而没有清朝。因此,教习先生若果真就是诗人赵翼,那他自然不是什么清朝诗人,而是大越朝诗人!
史凡不可思议地等待着惊喜的进一步揭开,只听见教习先生继续说道:
“然而,自从这两句诗从我的脑海中蹦跶出来,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而我却百般冥想而迟迟不得后两句。这后两句便是这次kǎ一 shi的附加题,你们好好想想如何接这两句诗,有解的就写在试卷上,明天我再公布谁能成为我的入室弟子。”
先生说完,大家都纷纷琢磨起了这两句诗,摇头晃脑地默念起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没有人动笔,似乎都被难住了。史凡却一脸的轻松和尴尬,因为后两句诗他在前世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史凡在心里默默地背道,却迟迟不敢下笔。
假如教习先生确实就是诗人赵翼,那么史凡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必然就是最佳dá àn。可是,史凡又生怕教习先生万一并不是赵翼,而只是借用了赵翼的诗来做考题,那么他抄袭赵翼的诗句,后果可能就不堪设想了。
史凡静下心来,认真想了想时间的问题。赵翼既然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诗人,也就是十八世纪的人。而前几天,史凡根据《国朝编年史》已经算出,眼下的时间换算成公元纪年,就是公元1754年,正好和十八世纪吻合。
这么说来,赵翼和他的《论诗》确实应该出现在这个时间。当然,前提是史凡的穿越虽然影响了朝代的更替,但却没有改变历史上的个体小人物。
那么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两句究竟有没有出现过?
若是没有,那么只要史凡把这两句诗写出来,就是他的原创了。若是赵翼已经写下了这两句诗,或者说因为穿越而引起历史的混乱,导致这两句诗已从除了赵翼之外的他人之口提前作出,那么史凡都算是抄袭了。
鉴于此,史凡也摇头晃脑起来,趁机偷看有没有谁写下了自己的dá àn,更重要的是看看是否有人写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史凡眼观八方,只看见贾宝玉和贾兰动笔了,虽然没看到完整的诗句,但可以肯定,不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此时,教习先生似乎发现了有些人摇头晃脑的不良企图,于是严厉地说道:
“不要摇头晃脑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那些小心思。”
说完,教习先生转而换了平和的语气,说道:
“当然,既然是附加题,我也并不强求大家都要解答。若是觉得无解,完成前两道题,即可交卷离开,明日再来。”
话音刚落,贾环便立即起身交卷了。紧接着,又有几个陌生面孔也随贾环一起交了卷。不久之后,贾宝玉已经完成了附加题,也交卷了。除了贾兰外,还有几个陌生面孔还在奋笔疾书。
眼看就剩史凡一个人既没有动身又没有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