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天人界下界作乱,天下共盟会也凝集不到一起,当外部威胁大于内部威胁之际,促使内部必须团结一致,这就产生了早期的天下共盟会,经过征战挞伐,天下共盟会吸收了来自各方势力,形成了派系林立的局面。
天下分封的初衷,看似是利益的一次分配,实则是天下共盟会与瑞霞城商量之后,将内部无法驾驭的派系,剥离了瑞霞城与天下共盟会,由此让天下共盟会与瑞霞城保持一个较为精简的体系。
但分封过后由此带来一个问题,天下共盟会内部一下分封之后实力百不存一,根本无法控制局面,更别说号令天下。
这放权难收权更难,分封后的天下共盟会,实力倒退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小国,当年任何几个大国联手都能灭了天下共盟会。
当分封考虑到这个层面上,当年的军师左丞昂建议,分封之际不如分一个大国,以大国制衡各方势力,这也就是后来的大盛国。
但是如此巨无霸,如何能得到各方妥协,毕竟一个大盛国的面积胜过几千个小国,此时就凸显出军师与常人的与众不同。
左丞昂就在地图上一圈,画了一个白地,这块地方就是后来的大盛国。之所以将这块白地划归大盛国,因为此地人烟稀少,战争破坏之后一片荒芜,就算分封也不过多出几千个弱小国家而已,谁又会去要这种不毛之地当皇帝。
而且四宝城此等绝地,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处,以当年的技术手段来看,大盛国浅表矿藏又不多,人口也稀少。同时,还有一点才是各方能够妥协的筹码。
当年加入天下共盟会的各方势力,没有一个是来自这块地方的,因为大盛国前身就被天人界大军屠杀过几次,而分封又考虑到各方势力荣归故里称霸一方的心态,
于是左丞昂炮制的大盛国草案得到了当年天下共盟会共主的支持,但是瑞霞城大总管没有表示赞同,也没表示否定,而是默认。这为今后大盛国灭亡埋下了祸根。
分封问题规划了须弥大陆战后的基本雏形,对照此后历史,分封后的百万列国,名额有所增加,但也基本上继承了此次密约主体框架。
其次是讨论的密约第三条,关于须弥大陆战后生产恢复。最终的决定也很有意思,根据会谈的机要内容显示,天下共盟会驻扎破天窟之后,瑞霞城应该一起迁往破天窟,但是当年瑞霞城大总管没有同意。
理由是,万一天下共盟会遭到天人界攻击而溃败,瑞霞城前往破天窟等于被一网打尽。
因此瑞霞城大总管要求在破天窟之外,建立第二个据点,也就是以现在瑞霞城为核心的经济中心。
出于战争需求,当时大陆所有财货全部经由后勤瑞霞城周转,因此瑞霞城拥有当时最坚固的城防以及庞大的财力。瑞霞城大总管以周转不便为由,拒绝了天下共盟会要求战后疏散财货,迁往破天窟要求。
由此关于大陆经济恢复的议题没有达成共识,不了了之,此后的记述中也未提及。至于第一点,天下共盟会的去留问题,也没有讨论。
到此,全册已经翻过大半内容,此后记录到第二次大陆会议机要,和第三次大陆会议机要内容。
从时间来看,后两次发生于战后,涉及到分封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此时的语境中可以大致看出,瑞霞城对天下共盟会已经是居高临下的口吻,对此军师左丞昂大为不满,会议过程中多次指责瑞霞城大总管的傲慢无礼。
双方密谈的气氛极为不快。
从内容来看,这两次密会都是瑞霞城主动要求召开,一开始是谈的经济问题,因为战后各地发展不平衡,天人界又时不时下界攻打天下共盟会联军。
这时候天下共盟会经过分封,实力弱小,因此由各国派驻了军队组成了联军,而联军的保障